长清区瞄准"痛点"破解发展难题
东王、东北关等旧村改造加快推进,9天改造拆迁近10万平方米;20天全面完成拆违拆临二期任务;国舜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示范项目生产启动;三个月引进总投资近亿元的大项目30个;山东师范大学孵化中心落户长清,医院建设启动、华谊兄弟影视城即将开工……
短短开局4个月,济南市长清区创业创新热潮涌动,新经济茁壮成长,新动能加快积蓄。“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瞄准‘痛点’破难题、补短板、延链条,以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动能转换’,把解决影响长清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快长清发展的着力点和创新点,实现跨越发展。”区委领导说。
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之路,决不能走过去的老路。破解发展难题,就要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长清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不足,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难题,以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既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又要加速孕育培养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切换效率,让新动能尽快释放出强劲动力。
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按照“创新引领,对接融入、产业升级、民生优先”的战略,紧锣密鼓开新局,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的总目标,聚焦六大定位,聚力六个提升,按照“主业带动、板块布局,构筑网络、夯实载体,城乡统筹、全面发展”发展路径,明确加快“创新创业活力区、高端制造集聚区、建筑建工发达区、生态旅游观光区、健康养老首选区、宜业宜居示范区”六大功能区建设,奏响新旧动能转换“变奏曲”。
新旧动能转换首先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我们与先进地区首先的差距就在境界上,要摒弃固步自封、等待观望思想,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区委书记王勤光多次在党政联席会上说。2月15日,在区委书记、区长的带领下,区几大班子和区直街镇负责人82人,用2天半时间,行程多公里,到8个区县参观考察,学习兄弟区县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激起了广大干部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信心。各街镇、部门迅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新思路,破解难题新举措上来,以实干担当投身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建设。
倒逼机制推动主动转型
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势所趋,谁行动早、落实快,谁就快一步、掌握发展先机。
今年大年初四上午,区委主要领导上门为济南食品产业园等5个项目解决开工的难题,设立时间节点,亲自督办项目推进。春节假期还未结束,长清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已提前投入忙碌的工作状态,10天时间跑遍全区所有街镇、园区,为企业转型升级鼓信心、解难题,向基层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问计。“咬定发展不放松,办法总比困难多”,树立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的明确导向。
为促进各项工作加快推进,长清区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推进时限化”要求,建立完善十项机制,特别是实行城市规划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机制,以寻找新区起步项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六大功能定位,有层次、有计划的招商。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党政碰头会、信访维稳联席会、城市管理联席会、招商引资联席会、项目建设联席会、经济工作联席会、农业工作联席会、党建工作联席会、百名领导干部包百个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快速开展。
4月27日,在长清区政银企战略合作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19家银行提供1亿支持,30个项目带来.5亿元投资,为长清创新发展增添新动力。“深耕长清我们信心十足,目前,园区引进的50多家企业,平均每亩税收强度达25万元。我们正着力打造济南市最大的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基地、中试成果转化基地、企业总部、产品展示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综合体。”正在准备二期开发建设的联东u谷副总裁王国银说,长清区以创新发展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政府、企业、园区三方共赢。
新旧动能转换破解发展难题
动能如何转换?如何高效转换?在长清区委领导班子的构想中,路径已经渐渐清晰———围绕“四个高地”建设,以重大项目作为支撑,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库”,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要把长清大学城打造人才的高地、创新的高地、创业的高地、科技的高地,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通过把大学城建设好,对整个济南、整个山东新旧能转换起到一个支撑作用。”省市领导对长清发展寄予厚望。
突出创新驱动。长清区按照“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的思路,一方面,立足“中国建筑之乡”推进建筑建工发达区建设,引导压力容器制造业向核容器、深冷容器、烟气处理和水处理方向发展,向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领域进军。另一方面加快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多方协同的“双创”平台,推动“三链融合”,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特别是借力12所高校、20万师生的大学科技园人才密集优势和紧邻创新谷平台的创新优势,长清区聚力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将移动互联产业基地打造成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凭借“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长清区先后对接了清华、山大等23所高校,促成了家校企合作协议,督建了36家科技研发中心。以“梦翔小镇”为抓手,立足现有10+4+1孵化器资源,发挥校企联盟、校地双创联盟、产业联盟作用,引导企业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长清区零距离服务高校,整合政策和资源,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倍增效应。全区6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高新技术产值比重提高到31.4%。
瞄准民生痛点。针对大学科技园医疗、教育资源有限及城区面貌落后等短板,医院建设,建设园博园双语小学,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对接解决大学城配套不足;快速启动群众期盼多年的东王村和东北关村旧村改造,拓展城区发展空间,提升百姓生活品质,赢得发展主动;与市中区签署教育深度合作融合协议,提升教学水平,联手打造教育高地。与槐荫区签署扶贫协作战略框架协议,5个街镇、25个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将脱贫与养老相结合,建立邻里互助、幸福院、敬老院“三位一体”养老扶贫新模式,破解贫困老人脱贫难题。
构筑投资洼地。投资20亿元加紧建设和信综合体,提升老城发展;投资30亿元加紧建设中南(长清)产城融合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设西城医养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即将启动;总投资92.88亿元建设济南市环境产业园……长清区以搭建产业平台实现全区城乡和重点区域产业、人才、文化、旅游、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和融合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总投资近亿元的30个大项目签约落地,一个个投资商纷至沓来,长清区已成投资创业的热土。
梦想之船,离不开人才掌帆。“谁能抢占人才高地,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就能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拔得头筹。”5月27日,在长清区人才工作会议暨“双百行动”动员大会上,35名来自长清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获得“长清区领军人才”荣誉称号。作为在长清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骨干工业企业中任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掌握高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长清区领军人才”选拔工程,每两年选拔一批,每批管理期为2年。管理期内,区财政给予每人每月元津贴。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成为长清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活力之源。
“长清大学城正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生态活力大学城,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不久的将来,长清区将成为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标杆示范。”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信心满满。
加快建设美客小镇、梦翔小镇、艺术小镇、旅游小镇、电影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推进和信城市综合体,打造智慧中心、文化科研新城,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开发区南园……短短几个月,长清区制定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奏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随着郑济高铁在长清设站、黄河大桥正式通车,轻轨R1线对接城区,大学路东延连接省道,海棠路南延打通大学城与五峰片区,长清区城市框架全面铺开。一个产业集聚能力强劲、创新成长后劲充足、结构层次大幅提升的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正强力崛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