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长清区第二实验中学首届语文教学年会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二实验校长王培震回顾了近年来该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和经验,同时结合当前的中高考改革动向,介绍了下一步教学工作的侧重点。
培养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是关键
在语文年会开幕式上,二实验校长王培震表示,国家教育部近期出台了一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针对书法教育、经典诵读及语文教材编写等诸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部编版”教材的编订和使用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一系列明显的转变,目的就是在青少年一代中,强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认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是一项正本清源的工作。”在王培震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脱离了语文教育这个平台,文化传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至关重要且任重道远。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我们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王培震表示,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总领性作用,不论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培养他们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都离不开语文学科的参与。
启动“深化课堂改革年”活动
鉴于对语文教学的上述认识,区二实验提出了“大语文实验”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和管理方面,学校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激活课堂。年春季开学后,学校即启动了“深化课堂改革年”活动,各学科都相继开展“还学于生”的课堂改革,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舞台还给学生,变教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课堂突出了两个重点:小组合作与强化展示。从起始年级,即进行小组建设,让小组成为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都由学生共同商定名称、口号、组规等,班级则制定了小组考核评价办法,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展示则是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加入“学生展示”环节,学生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登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改进作业。作业是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适量的作业是确保教学有效的重要措施。从年起,二实验立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相继实施了语文“”特色作业和语文错题典题本两项作业改革。“”是指每周语文作业包含两次写作小练笔、1次摘抄、1次片段赏析。同时为每名同学印发语文思维导图集和错题典题本1册,用于梳理语文知识,改正阶段测试的错题和典型题。特色作业的推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竞赛推动。在这一方面,近年来,二实验也做出了一些探索,为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级开展了国学诵读活动,结合着国学诵读,配套举办了“国学大讲堂”和“国学小名士”评选活动,定期组织语文学科教师解读经典篇目,评选表彰热爱国学的优秀学子,使国学传统教育得以扎实推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级组织开展了“创城杯”首届诗歌朗诵大会和作文比赛,并对优胜者进行了隆重表彰,激发了大家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学校还组织了汉字听写大会、学校诗词大会、演讲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等等,通过一系列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请进来、走出去,优化丰富语文教学
王培震表示,结合当前中高考改革动向来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步,二实验将在语文教学方面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以项目推动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丰富“大语文实验”内容。学校将成立“大语文实验”工作小组,分为课程研发组、课堂研究组、竞赛活动组、读写研究组、游学研究组、质量评估组等,分工协作,全力推进“大语文实验”工作。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借助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积极地影响,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铺就靓丽的底色。
同时以语文基本功训练为主线,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狠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