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名人抗日战争时期,齐河县第一个抗

范筑先将军与齐河

姜仲华

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上午。已是深秋,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赵官镇当时属长清县)官庄黄河大坝上,枯草在秋风中瑟瑟起伏,黄叶从树梢上袅袅飘落。浑浊的黄河滔滔东流,渡口上,许多身上打着补丁、背着包袱的贫苦百姓,扶老携幼,呼儿唤女,等着船只渡河。

一位身着黄军装、年近花甲的将军,背着手站在大坝上,眉头深锁,望着滚滚黄河,望着岸边流离失所的百姓,眼神中有着无限忧愁,燃着熊熊怒火。他身后,八百多位或穿军装或着便衣的战士,都一语不发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指令。

这时,一位副官走到他身后,说:“司令员,韩主席说等您回电。”人群中随即发出嘁嘁喳喳的议论声。

他仿佛没听见一样,高瘦的身材伫立在大坝的崖头上,一动不动,仿佛已经凝固成一根石柱,长长的花白胡须,被秋风吹得在胸前飘拂。

好久,他猛然转过身子,对众人一挥大手,坚毅地说:“不要再议论了!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有何颜面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退,决不勉强!”

人群发出欢呼声,也传出一些叹息声。他接着说:“给我接韩主席电话!”

电话接通,他毅然地说:“韩主席,恕筑先不能从命!我誓死不渡黄河南撤!”

那边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又惊又怒,再次劝告:“你……筑先,我劝你马上带人过黄河,我们根本抵挡不住日本人的坦克大炮,我为你好,你再不撤退就来不及了,现在我命令你马上……”

“韩主席!”他的声音高亢起来,语调激烈:“我守土有责,就是抵挡不了,也要尽我的责任守土抗战!何况,我这里还有百姓!”

他断然扣下电话,不再理会顶头上司,对部下说:“我们马上赶回聊城,准备迎击日本人!”

……

一年后,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年11月15日),范筑先将军率领将士在聊城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殉国,举国震动、痛悼。他是抗日战争历史上唯一一个利用合法政权与共产党精诚合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典范,也是历史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认可的抗日将领。

这位精忠报国、感天动地、流芳千古的伟大英雄,曾在齐河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留下了他的热爱和痛苦,也给齐河大地留下了功业和感动。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记载,去寻找,缅怀……

齐河渡口,誓死不渡黄河南

年10月3日,疯狂的日本侵略军攻占德州,长驱南进,12日后,平原、禹城、恩县、临清、高唐等城镇相继失守,形势危急。10月16日下午,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电令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范筑先:立即撤退到黄河以南。正在聊城的共产党员张维翰等人劝范筑先不要撤走,范筑先说这是命令,准备撤到齐河县黄河北岸观察形势。

10月17日凌晨,范筑先率领专署机关和保安部队共八百余人离开聊城,18日早晨,来到黄河北岸的赵官镇官庄渡口,停下来观望形势,他心中左右为难:一方是上级命令,一方是一个地方长官的责任——日本鬼子来了就撤,岂不等于拱手把国土让给敌人?

韩复榘却把山东省的军队看作他的私人武装,自己荣华富贵的基础,他发现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既不投降也不抵抗,率领下属弃地逃跑,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一省主席弃土逃命,导致地方政权土崩瓦解,山东大地人心惶惶,局面极度混乱。

18日,范筑先在官庄渡口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何去何从。他的部下有主张退到黄河南的,有主张暂驻官庄渡口观察形势的。在此紧要关头,随行的共产党员姚第鸿,以世交晚辈的身份,反复劝说范筑先拒绝韩复榘的南撤命令,他力陈留与撤的利害,说明撤退到黄河南作流亡政府,无依无靠,不是出路,若留在鲁西北,可以发动群众,壮大力量,更有共产党支持,定能坚持敌后抗战。

站在官庄渡口的黄河大坝上,范筑先面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水,后面是将要惨遭蹂躏的祖国国土;黄河南边是选择苟安、逃命的上司;身后是凶残似豺狼的日本鬼子……他不忍心,不忍心身后的国土,不忍心父老乡亲!而退回聊城,孤军抗战,十有八九是鱼死网破。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是《孟子》上的话。在齐河的官庄渡口上,范筑先将军毅然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舍生取义的道路。

这时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11月19日,疯狂的日本鬼子逼近聊城,韩复榘再次电令范筑先撤退,范筑先断然拒绝,并通电全国:

 全国各报社、各通讯社、各机关、各学校、各人民团体钧鉴:

 盖自倭奴入寇,陷我东北,铁蹄所至,版图易色。现我大军南渡,黄河以北坐待沉沦,哀我民众,胥蹈水火,午夜仿徨,恤血椎心。筑先忝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所望饷项械弹,时予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

这封义薄云天、气贯长虹的电文,是与日本侵略者誓死决战的铮铮誓言,忠烈刚勇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在日军疯狂进攻、国土沦丧、各地国民党官员纷纷弃逃之际,如一道闪电,刺破沉沉乌云。电文迅速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震动全国,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鲁西北民众的抗日热情。

这时候,范筑先极为忙碌,他收编各种抗日民众武装,发动人民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在各地建立民众抗日救亡组织,很快组成了五个营的抗日部队。他亲自给部队做抗日动员,勉励大家奋勇杀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要效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救民水火,要誓死守土,抗战到底!不论何党何派,抗战者一律欢迎;不抗战者,即我亲兄弟亦所不容!”他亲自指挥部队,击毙多名入侵日军。

范筑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依靠共产党人和进步爱国青年,建立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积极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自己的地方政权,很快先后建起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

齐河县第一个抗日县政府,就是这时候由范筑先建立的。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派王青云到齐河担任县长,同时成立了齐河支队。这两个牌子都挂在聊城西关路南一家门口两边。王青云,山西省洪洞县贾村人,生于年,山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七七”事变后,购买枪支抗日。被范筑先委任为齐河抗日县政府县长后,他率领部队在齐河官庄、焦庙一带活动。

聊城,成了山东的抗日中心。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都把范筑先看做抗日救国的希望,比如齐河县的李聚五,长清县的张耀南等。共产党员帮助范筑先发展抗日力量,聊城的抗战工作越来越充满活力。

挥师济南,坡赵国殇英雄血

年8月,为配合保卫大武汉,牵制日寇,迟滞日寇向武汉的进攻,范筑先组织了东进收复济南的战役。他亲率鲁西北抗日武装十几个支队,开进到齐河县和长清县黄河西部分和禹城的部分地区,前线司令部设在潘店。济聊公路两边驻满了范筑先的抗日部队,使长清(潘店当时属长清县)、齐河人民欢欣鼓舞,队伍得到抗日组织“长清县教员学生抗日联合会”(简称“教联会”)的积极拥护,教联会发动当地群众参军、支援抗日部队,李来亭、王庆杭等人组织起“抗日战地服务团”,张汉民、张益卿、张振河等人负责筹建起各乡参加的“粮草供应站”。共产党员李祥家是世代中医,他在潘店东街开了一个中药铺,并以此为业,作为秘密联络点,救护抗日战争中的伤员,范筑先部队从前线退下来的不少伤病员住在李祥的药店里治疗。齐河人民和范筑先将军一起,齐心协力抗击日本侵略军。

据齐林山先生回忆,范筑先东进在齐河、长清县(黄河西部分)、平阴、禹城驻过的部队情况如下:司令部以及八大处驻潘店;前方政治部驻季寨以东;二支队副司令为张守增,驻禹城伦镇袁营;三支队司令齐子修驻焦庙季寨;四支队司令王子范驻原平阴县的牛角店;第七支队驻赵官镇;八支队司令牟某某驻刘桥十甲王、禹城徐集一带;十支队司令张维翰驻河西一带(这是一支被共产党掌握的抗日部队);十二支队司令傅亚平、参谋长李聚五驻刘桥邵庄(这是一支被共产党掌握的抗日部队);十九支队司令步永岩驻焦庙郭窑一带;二十六支队司令栾省三驻焦庙一带;二十八支队司令李文远(原是齐河县四区区长)、某团长宋新昌、副团长孙馨远(后任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驻华店;二十九支队司令李光斗驻焦庙华集一带;三十一支队由范筑先纵队前方政治部改编,司令管大同,驻潘店靖庄。十三支队副司令王青云(中共党员,曾任齐河抗日县政府县长),驻扎位置不详;还有一个支队驻坡赵、菜园、贾市一带,番号不详。

范筑先决定于8月13日开始总攻。8月10日以前,负责进攻济南的部队一部分渡过黄河,到大峰山地区待命,并分别袭击了长清、齐河的日本侵略军。8月12日晚,三支队攻占了济南西郊的张庄,烧了日军数架飞机;13日拂晓,攻入济南商埠纬十一路,日军缩回城内,只用大炮向城外轰击。刘致远率领十支队攻打济南西郊大槐树村,一直打到上午九点才撤出战斗。8月13日,于越川、王化三等带领队伍和铁路工人,并动员了农民万余人,对津浦路洛口至德州段(包括齐河)进行了破坏,敌人铁路交通陷于瘫痪。济南战役调动了十四个支队的力量,动员了万余群众,是鲁西北最大的一次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鼓舞了山东人民尤其是齐河、长清一带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不幸的是,在这次东进中,范筑先将军的次子范树民在齐河英勇牺牲。

  范树民生于年10月20日,自幼天资聪慧、性格倔强,受父影响喜弄枪棒,具有朴素的民族正义感。年冬,他随父母来到聊城,就读于第二中学。是年,全国抗日救国运动轰轰烈烈,范树民在二中组织起“时事研究会”,发动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还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年2月,聊城抗日游击司令部为培养抗日后备干部,以数十名进步学生为骨干,成立了“鲁西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任命范树民为大队长,共产党员何方、闫戎分别担任参谋长、政治主任,号召爱国青年积极参加,很快发展到百余人,年龄最大的二十三四岁,最小的十五六岁。

东进收复济南,原没有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上前线的任务,但全体队员一致要求到前方锻炼,范树民更是激动万分。据他的妹妹解放后回忆,当时他正在发疟疾,他母亲武治国女士说:“你发疟疾,先别去吧,抗日武装宣传什么时候不行啊,你非得在打济南战役的时候去?”范树民说:“不行,我得去,疟疾没关系,我带上药。”

聊城抗日游击司令部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出发前,政治部开了一个欢送会,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员姚第鸿讲话,范树民代表全体队员表示不怕苦、不怕死,坚持抗战到底。

次日清晨,范树民率领挺进大队奔赴济南。他们沿途行军严格执行纪律,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群众都亲热地称他们是一支“抗日的娃娃兵”。

8月25日,他们到达潘店前方指挥部,范筑先很吃惊,拒绝了他们上前线的要求,因为他们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范树民说:“司令员,今天我是代表挺进队全体队员请求参加战斗的,为了表达决心,我们还编写了一首诗歌。”说着把诗页递给了范筑先。范筑先深深被年轻人的抗日爱国激情和无畏斗志感动,犹豫片刻后同意了。

8月27日,范树民率队经过焦庙向济南进发,傍晚来到坡赵庄(第十九支队防地,现属齐河县祝阿镇)宿营待命。他们进村后,放下行装,帮助老乡扫院、挑水,乡亲们高兴地忙着为队员们收拾房子,安排住宿。当时第十九支队司令员步永岩在聊城治伤,部队由参谋长王唯一负责。王唯一接到范筑先的电话后,派了一个营驻在距离坡赵庄五六里地的某村掩护他们。

夜幕降临,村内漆黑一团。范树民带领几名大队干部逐一察看完营房,回到住处已是深夜,上床躺下睡着了。

范树民一行一进村,就被汉奸盯上了,很快报告日军。夜里,日军迅速调集禹城、晏城、齐河县城三个据点的日伪军三百多人,荷枪实弹,悄悄前往坡赵。他们利用二十九支队和十九支队换防的时间,冒充换防部队,凌晨三点,包围了坡赵庄。

据当年的有关军人回忆,十九支队的哨兵听到外边有狗咬声、车马声,马上报告参谋长王唯一,王唯一正在睡觉,很不耐烦地说:“是二十九支队来换防的,不要惊慌。”继续睡觉。后来,哨兵看清日军来到跟前,急忙来报告王唯一,王却说不要惊慌。这时日军已进村子开枪了,王唯一却率领第十九支队西逃。

挺进队的青年都没有战斗经验,听到枪声,急忙集合,范树民和参谋长何方率领一部分队员向村南突围。村南的地里种的是豆子,对面是一条长堤。不料,狡猾的日军在这里埋伏了数十挺轻重机枪。挺进队冲进伏击圈,敌人的机枪一齐扫射,挺进队队员被迫隐蔽在豆田里,英勇还击,同敌人战斗一小时之久,终因寡不敌众,范树民、何方和其他十九位年轻队员壮烈牺牲,范树民只有十九岁。更可恨的是,战斗结束后,汉奸领着日军找到范树民和何方的尸体,用刺刀把他们的肚子挑破。

据当年的见证人回忆,这天清晨,范筑先将军正在焦庙季寨召开军事会议,听到儿子范树民殉国的消息后,他眼神一暗,走到窗前,布满血丝的眼睛望着远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和怒火,转身对大家说:“他死得其所!他为国家民族战死,死得其所!”他马上打电话给十九支队驻潘店留守处副官,叫他马上通知十九支队参谋长王唯一,如果他的部队再往西退,就杀他的头。王唯一接到命令后把部队收容起来,集中在焦庙耿庄待命,自己飞奔来见范筑先,检讨错误,请求处分。范筑先安慰他说:“这事也不能全怪你们。他们年纪小,不懂事,不服从命令,责任在他们。再说,他们是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的,是光荣的。”王唯一没有受到任何处分,范筑先完全以国家利益为重,放弃了个人恩怨。

范筑先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安慰突围的挺进队员:“你们这次虽然受了损失,但不要伤心,抗日是长期的,今后的机会多着呢。打日本就要死人,不流血牺牲怎能换来抗日的胜利?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牺牲,死是光荣的!我们要像他们那样,用生命来保卫国家和子孙后代,不能当亡国奴!”他的二女儿范树琨发誓要为弟弟报仇,范筑先见女儿意志坚决,命令她继任青年挺进大队队长。

二十一位烈士的遗体被运到潘店装殓,运至聊城,沿途群众无不掉泪哀悼。

范筑先的夫人悲痛欲绝,范筑先劝她说:“不要哭了,这是一件好事,不是树民为国牺牲,别人怎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好儿子呢?树民死了,这是咱家的光荣。打仗就得要死人,这不足为奇。别人也有死的,我的儿子死了也应该!”

聊城军民在东关华佗庙内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全国各地和鲁西北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慰唁,范筑先将军登报答谢:

此次幼子树民挺进队长,随军东征,在齐河坡赵庄与敌激战,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乃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激,马革裹尸,男儿应具素质,既获疆场殉国,死而何憾!

这段答谢,爱国之情、忠烈之气跃然纸上,我们至今读来,仍为范将军精忠报国的精神震撼不已。范筑先在回复后方山东旅渝同乡代表杨光辰的慰唁称:

自中日战起,弟早打破家庭观念,齐河之役,民儿授命,不敢谓求仁得仁,差幸死得其所,伊何可憾,弟又何悲。惟长江形势,日趋紧张,此弟所万分惦念也,夫公岂无父子之情,盖爱国心重,早置身家于度外。

爱子殉国,范筑先将军只惦记着全国的抗日局势,把家人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想起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忘我情怀,想起了林则徐“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忠心。

现在,聊城的范筑先纪念馆中,还存放着范树民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他的一节指骨……斯人为国捐躯,鲜血流在齐河大地,也将永远留在齐河的记忆里……

范树民殉国不久,范筑先又将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表现了举家抗日、誓死报国的决心。

潘店暴动——运筹帷幄驱顽劣

范筑先东进司令部驻潘店期间,发生了一件对长清县(河西部分,今属齐河)、齐河抗日战争举足轻重的大事,就是这一带的抗日志士们依靠范筑先,举行了武装暴动,推翻了在潘店的祸国殃民的长清县李长依县政府。

潘店位于长清、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五县交界处,当时属于长清县,地处济聊公路中段,为鲁西战略要地,抗战爆发后,也成了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顽固派瞩目的地方。

潘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年12月,小学教员王信民、吴力践、齐林山、张汉民(其中吴力践是共产党员,其余人员以后都加入共产党)等人在潘店、仁里集一带(当时属长清县十区),发起成立“十区抗日小学教员学生抗日联合会”(简称“教联会”),宗旨是发动群众,联合一切团体共同抗日保家。潘店迅速成了这一带的抗日活动中心。年春,在此基础上,抗日志士在赵官镇成立长清县教联会,并创建了抗日游击大队。

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秉承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旨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使潘店不落入共产党和范筑先之手,于年四五月间,委任程松友为长清县县长,想在潘店组成县政府。

程松友来到潘店,找到教联会负责人齐林山等,要求教联会服从县政府指挥。齐林山等人对他说:“我们组织民众是抗日的,不是让你做官的。”把程松友赶了回去。沈鸿烈紧接着又委派原长清县政府秘书李长依为长清县县长。李长依来潘店上任时,沈鸿烈派一队荷枪实弹的骑兵护送,目的是先给教联会来个下马威。骑兵队队长郁仁治对齐林山说:“为了商讨抗日救国大计,沈主席请你去开会。”齐林山知道他存心不良,当即反驳:“我既没领他的委任,又没吃他的粮饷,叫我开什么会?!俺教联会都是抗日心切的青年,揣着自己的高粱饼子出来抗日,谁真抗日我们就拥护谁。甭说姓沈的,就是姓蒋的叫我也不去!”

李长依十分狡猾,见来硬的不行,对教联会暂时让步。他在潘店站稳脚跟后,就故意与教联会制造矛盾。教联会每逢开会,李长依都派人参加,以讲话为名,进行干扰破坏,说什么“抗日是好事,但不要受人挑拨,误入歧途”。他学着沈鸿烈、李树椿(沈鸿烈政府的民政厅长兼鲁西行署主任)的腔调说“范筑先抗日动机不纯,支持青年学生捣乱……”李长依还派长清县大队和土匪队伍经常来威胁教联会,说教联会是“红色的”,旁敲侧击,致使教联会帮助扩建的抗日游击大队,也逐渐倒向李长依。共产党员和教联会手无寸铁,处处受到李长依县政府的限制,抗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

教联会的负责人认识到,不掌握武装,寸步难行。他们不断探讨拉脱产武装的问题。年6月间,王信民提出,要拉武装,必须去范筑先司令那里领个委任状,有个名正言顺的执照,李长依就不敢轻易对付教联会。

这期间,平阴、长清、肥城、齐河、禹城等县边境具有当年义和团杀洋教传统的“红枪会”再度兴起,在各地树起“抗日御匪”的旗号,一时风起云涌。教联会认为这是一支值得重视的力量,应该设法启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争取联合和掌握这支力量一致抗日。为争取红枪会,齐林山按教联会研究的方案,对红枪会老师王传斌假说祖辈都信奉红门,听说红枪会再起,特投坛拜师。王传斌听说齐林山是红门世家,遂收齐林山为徒,又见齐林山英伟、年轻、有文才,便亲推齐林山当红枪会团团长,不久,齐林山进而成为十三个红枪会团的总团长。

此后,教联会研究,要把红枪会团改造成合法的抗日队伍。他们研究了队伍的名称和分工,决定由齐林山任团长,其它三个红枪会的负责人任营长。王信民对齐林山说:“我和国贤二哥去聊城找范筑先将军领委任状,你在家里防止发生问题。”王信民、王国贤二人赶到聊城,经中共鲁西北特委同意,见到范筑先将军。范筑先将军对教联会的抗日工作十分支持,颁发了委任状,委任齐林山为“长齐禹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团”上校团长。中共鲁西北特委通过范筑先,派共产党员吴垦夫一起来潘店,担任自卫团的政治部主任,帮助教联会开展抗日工作。

由此,齐河县抗日战争初期最重要的民间抗日军事队伍,在范筑先将军的支持下,成为合法武装。半年时间,抗日自卫团扩充为4个营的建制,发展到余人,有长短枪支,马40匹。

李长依秉承沈鸿烈、李树椿的“只保安,不抗日”“打倒范筑先,建设新六区”的倒范反共的用心,千方百计阻拦潘店一带人民的抗日活动,加紧同各反动势力勾结,破坏抗日,积极反共。他西接土匪李永明,北联土匪李惠民、李连祥,把“三李”电话直接县政府,策动“三李”向齐林山自卫团进犯,蚕食自卫团所处地区,矛盾日趋尖锐。

李长依与教联会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公然宣布教联会是非法组织,并以不服从县政府命令为借口,逮捕了爱国志士、教联会成员张培桐(他也是李长依县政府下属的某区区队长)等两人,理由是:张培桐是他的一个区队长,不服从县长的命令,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指共产党员和教联会)混在一起。李长依的真正目的,是给教联会个颜色看看。

  在此情况下,潘店的抗日志士已忍无可忍。共产党员、长清县教联会会长吴梦观向“河北特支”(中共山东省委指示鲁西北特委在赵官镇组建“中共河北特别支部”,简称“河北特支”)负责人吴力践汇报了这些紧急情况。吴力践认为必须下决心果断行事。他们研究多次,决定发动农民武装,组织暴动,推翻李长依顽固县政府。确定吴梦观、齐林山为总指挥,在潘店街上开药店的共产党员李祥暗作掩护。

这时,范筑先将军的东进部队驻在济聊公路两边,派人到各村征集粮草,李长依却下令各村不准供给东进抗日纵队粮草,说:“范筑先是六区专员,我们长清县,属一专署,六区的不能来一区随便摊派给养……”企图让范筑先东进失败,破坏抗日的面目暴露无遗。许多村的村长把李长依不准供给东进纵队粮草的手令,送到齐林山等人那里。

吴力践立即赶到聊城向鲁西北特委请示,特委书记徐运北和申云浦研究后指示:一、根据李长依反动县政府这个罪状,可以推翻他;二、教联会没有武装不行,得利用红枪会。可是怕红枪会一开杀戒,不分青红皂白。因此,对国民党县政府只准打倒,不准杀人;三、考虑到国民党长清县政府在潘店,范筑先及东进纵队总部也在潘店,必须征得范筑先将军同意。

年的农历八月(阳历9月)秋收之前,吴梦观、吴力践、王信民、张汉民、王殿臣、齐林山等人在潘店西街李风鸾家的小楼上研究,接着到李官屯找自卫团政治部主任吴垦夫和三营营长王国贤进一步商量暴动,打倒李长依。他们确定先由吴垦夫和齐林山去见正在聊城的范筑先,摸摸他对此事的看法。

为了取得起义的合法性,吴垦夫、齐林山等人带着当地民众的请愿书,赶到聊城,向范筑先将军汇报。范筑先在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在聊城保卫战中与范筑先一同殉国)的陪同下接见了他们。范筑先将军明确表态,支持齐林山等人的义举,说:“我马上去潘店,你们要化装成老百姓的样子,领着民众来我这儿,这样,就更证明要打倒李长依,是出于群众的意愿。”吴垦夫和齐林山等人明白,范筑先将军是国民政府任命的,李长依县政府虽然祸国殃民,也是国民政府委任的,范筑先的身份很不便。

不久,范筑先将军从聊城回到潘店,住在张氏祠堂。按照范筑先事先的指点,吴梦观、齐林山、吴垦夫等人化装成老百姓,身穿农民蓝土布单衣,头包毛巾,领着各村红枪会的负责人30多个人,拿着李长依下的不供给范筑先部队粮草的手令,和当地民众的请愿书,来到张氏祠堂向范筑先请愿。他们向范筑先诉说了李长依的罪状:组织土匪部队;破坏抗日,不供给抗日部队粮草、给养;极力反共;横征暴敛,鱼肉乡里;危害百姓……他们向范筑先将军一再说明,民众对李长依县政府已忍无可忍,要解散这个祸国殃民的县政府,赶走李长依。

范司令面带笑容,沉了一沉,说:“你们说怎么办?”

大家齐声说:“把他打倒!”

范筑先将军微笑着说:“咦……哪能随便打倒呀,那是你们的县长,能随便打倒啊?”

大家都说:“他破坏抗战,群众都说非打倒不行!”

范筑先微笑着说:“既然群众起来要赶走他,那有啥法儿?”沉吟片刻,又说:“我们的部队都住在这里,这样办好吗?我的部队在这里住的很乱,到处都是。起来的民众比不得部队,一旦与部队发生误会,动起武来就不好办了。”

范筑先又单独嘱咐齐林山等人:“自卫团不要穿军装,换上便衣,和红枪会的部分代表以民众的面目出现,这样说明是老百姓起来赶走了李长依,避免外人说是我的部队干的,同时还能尽量减少伤亡,尤其是免得打死老百姓。不要动杀法。”齐林山等人点头明白。

至此,吴梦观催大伙回去。他们临走时,范筑先送到门口,再三嘱咐“不要动杀法”。

走在路上,吴梦观对红枪会的人员说:“范司令同意了。”红枪会的人员都说:“范司令没说同意啊。”吴梦观说:“他能公开说同意吗?他说‘群众要打倒啥法儿啊’,这就可以了。”这样,大伙恍然大悟,齐心了。(以上范筑先将军的原话,来自齐河当年领导暴动的齐林山等老干部年写的回忆录。)

回来后,具体分工是:齐林山任总指挥,负责召集、指挥红枪会和化装的部队,摧毁县政府和县大队;王信民、张汉民等负责印发传单,准备标语,组织教联会员领着民众游行示威喊口号。

齐林山命令自卫团向红枪会下通知,以范筑先司令开会的名义,要求各村红枪会于农历八月十五(阳历10月8日)在潘店东头的白衣庙开会。强调主要是村里的红会头头来,并限定了人数。另外,为尊重红枪会的老师傅,齐林山还用红纸给红枪会的五个老师傅下请帖,请他们届时来潘店参加范司令召集的会。这五个老师是:“玄门道”的王传斌(东阿旦镇人)、邱祚成(仁里靳庄人)、王守芹(潘店李官屯人)、李家范、王学林(刘桥十甲王人)。

农历八月十五(阳历10月8日)清晨天刚亮,范筑先将军对驻潘店的部队做了安排:一是让三支队出动一个连,秘密埋伏在潘店村南的大松林里,以防万一;二是命令其余部队全部闭门待命。

这时,齐林山安排人,凡是范筑先部队驻地的大门口,都用白粉笔划上圆圈做记号,通知自卫团化装的部队和红枪会:见到驻军门上有白圈的不要进,以免红枪会与部队发生误会,引起事端。

上午8点多,各村的红枪会约人,从四面八方赶往潘店东街,集合在白衣庙。来人最多的是薛官屯、李官屯和齐家集(禹城)三个村子。红枪会分玄门道和红门道,玄门道手持红缨枪,腰挎小板斧;红门道手持红缨枪,腰插匕首,身穿红坎肩,胸戴红兜兜,都涂着红脸,包着红头巾,还有的拿快枪,有的扛着铡刀,有的举着大砍刀,多数为农民武器。邀请的红枪会五位师傅中,来了王守芹、李家范、王学林三位师傅。住在白衣庙内的新成立的长清县十区区公所,给他们准备了开水。王信民、吴梦观、张汉民、齐林山和自卫团的一、二、三营营长和自卫团战士多人都换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

人员到齐后,开了个临时会,主要是研究具体行动。齐林山首先向红枪会讲话,他首先说明今天借范筑先司令之名开会,是为推翻李长依县政府,接着宣布了李长依的罪状。齐林山讲完,请三位红枪会老师傅讲话,他们都表示赞成,提出一切要听齐团长的指挥,不准乱来乱动,谁违反了,道法不容。

齐林山要求红枪会按照分工堵街头,有人领着在街上游行示威喊口号,不要动手,不要进院子,一旦听到枪声不要乱动,由化装的部队负责处理。

会议结束,齐林山命令各路整队向潘店寨行进。潘店有围墙,四门都有寨门。潘店寨外,遍地是红巾长缨,刀枪林立,一派战斗气氛。李长依在寨内见势不妙,在四门都派了兵卒武装看守,命令县大队登房监视红枪会动向,待命从事。

10点多,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多红枪会员,从四门“嘿哈、嘿哈”地喊着玄门道和红门道的号子,一齐涌进寨里,震惊了整个潘店和四面八方。暴动队伍按照计划,对潘店的四街迅速分割包围,顿时,大街小巷贴满了标语。“打倒破坏抗日、祸国殃民的李长依!”“拥护范司令抗战到底!”的口号声响彻潘店里里外外。

齐林山、王国贤率领化装成老百姓的自卫团多人,包围了李长依县政府。县大队副大队长孙曰兰一看势不可挡,没经李长依同意,就将岗哨撤掉。当自卫团推开县政府大门,冲进县大队后院时,一个人也不见了,士兵都早已爬墙溜走,只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和马匹。接着,齐林山等人又冲进县政府,李长依也跑了。李长依的随从副官房玉章藏在过堂屋东间的一个烂纸堆里,向外开枪,被自卫团战士当场打死。

最后,在潘店南街张绪鹏家院中,捉住了已换便衣的李长依和他的小姨子,还搜出了一搪瓷盆鸦片。李长依见大势已去,脸色苍白,浑身像筛糠一样不寒而栗。

人们纷纷大嚷要“枪毙李长依”,齐林山没同意,说:“一个县长能随便杀了吗?”他亲自将李长依押到范筑先的执法队。执法队将李长依放走了。自卫团捉住县政府四五十名工作人员,一齐押到白衣庙,让指挥部处理,县政府的人员见吴梦观(共产党员,曾任李长依县政府的教育科长,因为抗日,被李长依压制)在那里指挥,都觉醒似的笑了。吴梦观给他们讲明道理,释放了。

这次暴动因为上下齐心、部署周密,圆满告成,只打死一人,其他全部活捉。共缴获长短枪90支,马5匹,进一步武装了抗日自卫团。

傍晚,齐林山等人来到张氏祠堂,范筑先将军早已将埋伏在潘店村南大松林里接应的队伍撤回,对这次暴动的结果很满意,对齐河、长清这些抗日志士们的爱国热情、聪明才智,非常赞赏。

齐河的爱国仁人志士,在范筑先将军的帮助下,推翻祸国殃民的李长依县政府,清除了抗战道路上的障碍,使潘店一带乃至长清县黄河西地区、齐河县出现了全民动员、一致抗日的新局面。

年11月15日,范筑先将军在聊城率领爱国将士同入侵的日军展开血战,他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警察局局长林金堂等守城健儿余人壮烈殉国。

精忠报国的范将军“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情怀,感天动地,鼓舞了千万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而前仆后继。他在齐河官庄渡口上留下的“誓死不渡黄河南”的铮铮誓言,他留在齐河的抗日事迹,将永远铭记在这片热土的记忆里,激荡在浩瀚历史的深处……

大义齐河∣

权威、公信、时效、公益、便民

长按,识别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ly/1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