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崮山位于崮云湖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3公里处,玉皇山下南下,崮云湖东岸。自古为联系南北的交通要地,康熙初年设驿站。道光版《长清县志》记载:“又,崮山驿监管长城驿,在县东南三十里,驿丞管理原分二驿,今并为一,崮山驿马五十匹,马夫二十六名,抄牌一名......”。崮山为当时长清的大驿,这里还设有皇帝的行宫、茶营、邮铺等。崮山行宫共房十九间,周围垣墙一百一十六六丈四尺,乾隆三十年建立。民国五年崮山行宫变价拍卖与本街赵姓。
大崮山遗址
大崮山因村北崮形山而得名,这座山今名玉皇山。
玉皇山
玉皇庙
据康熙年间《长清县志》记载:“崮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翠柏盈巅,中隐玉皇宫,多有骚人题咏。”“崮”是指顶上较平、周围陡峭的山,山顶平坦就能立住庙宇。山上的玉皇宫(庙)古已有之,山下的百姓习惯地称崮山为“玉皇山”
玉皇庙前的光明寺,仅存大殿遗迹。(现为崮山小学校区)光明寺东为崮山行宫遗址。
村中的“官井”,为古时登泰山取水之处。井的东侧,上面有“敬德监制”的字迹,碑首龙纹苍劲古拙,传最初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所监造碑。
官井东侧的廊坊庙
大崮山村北的唐王寨,传说为唐李世民征战时,在山上安营扎寨时所建。
崮山街的“走桥不见桥,”因为桥是架在沟上,桥洞呈拱形,桥身和路面成为一体,所以走在桥上感觉不出来,又称“无影桥。”
美食推荐:崮山馍馍。这种馍馍,手指大小,十个一排,每个馍馍上头都点着红色梅花印,吃起来酥脆可口。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大崮山村行宫,当地官员选送崮山馍馍供皇上品尝,乾隆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夸崮山馍馍好吃。为此为崮山馍馍点上了象征“福禄喜寿”四个红点的梅花标记。
制作崮山馍馍的面粉非常讲究,面粉要选当地唐王寨产的小麦粉来加工。选用酒厂用的大曲来制作引酵,这样制作出的崮山馍馍带有一种甜味。
传说故事——皇宫院与东大营
在大崮山村东街,过去有一处皇宫院,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此处时,就对大臣和坤等人说:“听说崮山很有名气,不如到街上一看。”于是就换上便装来到街上。
乾隆等找一小摊坐在兀撑子上,边吃边问纪晓岚:“这地方的‘好’怎么说法?”纪说:“这里的好叫‘岗赛’。那不好呢?”纪说:“不好就叫‘疵毛’。”此时乾隆皇帝便念道:“吃着崮山馍馍,就碟八宝咸菜,可谓岗赛。”纪晓岚闻听,心想这准是让我对下联呀,便稍加思索,开口答道:“咬口长清素包,喝碗五香甜沫,不算疵毛。”和坤见状也不甘落后,随口便道:“品尝邵家油条,来盘四喜丸子,俺也挺得。”众人哈哈大笑。从此,崮山馍馍、长清素包的名气就更大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