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欢庆中秋 http://m.39.net/pf/a_6442468.html
长清僧[1],道行高洁[2],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3]。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4]。河南有故绅子[5],率十余骑,按鹰猎兔[6]。马逸[7],坠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8],遂渐苏。厮仆环问之[9]。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10],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11]。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12],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1]长清:县名。
[2]道行:指对佛教教义和戒法的修习实践。高洁:道高行洁。
[3]圆寂:梵语的意译,音译为“般涅槃”,略称“涅槃”,意思是“圆满寂灭”。为佛教对僧尼死亡的美称。
[4]河南:清行省名。辖境约略与河南省相当。
[5]故绅子:已故豪绅之子。绅,束于腰间的大带。古代有权势地位的人束绅,后世则称有官职或中科第而退居在乡的人为绅士或乡绅。
[6]按鹰:驾鹰,即纵鹰行猎。
[7]马逸:马受惊狂奔。逸,奔跑。
[8]翕然而合:指僧魂猛地与堕尸合在一起。翕然,犹翕忽,迅疾的样子。
[9]厮仆:奴仆。厮,旧时对服杂役人的贱称。
[10]粉白黛绿:妇女的装饰,代指姬妾之类的青年女子。粉白,面敷粉。黛绿,眉画黛。
[11]提耳悟之:恳切开导,促其醒悟。提耳,扯着耳朵,意思是谆谆晓喻。
[12]饷以脱粟:用糙米做饭给他吃。饷,用食物款待。脱粟,糙米。
山东长清县有个和尚,道行高深,洁身自好,八十多岁身体依然很健康。有一天,他一跤摔在地上起不来,庙里的和尚急忙赶上来抢救,老和尚已经去世了。和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魂魄飘飘,来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位公子,世代乡绅,那一天带着十余骑家丁,擎着猎鹰,外出猎兔。坐骑受惊狂奔,他竟堕马而死。老和尚的魂魄正好撞上公子的尸身,一下子合为一体,于是公子就慢慢苏醒过来。仆人们围在四周问他怎么样了,公子张开眼晴,说:“我怎么到这地方来了?”众人把他扶回家去。一进门,就见一群扑粉画眉的女子纷纷过来看视慰问,公子十分惊惧,说:“我是和尚啊?怎么到这儿来了?”家里人以为是在说胡话,都开导他要他明白过来。老和尚也不申明辩解,只是闭着眼睛,不再说话。家人给他送来米饭他就吃,送来酒肉就拒绝。夜里独自安息,不受妻妾侍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1]。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2]。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3]。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4],欲往游瞩,宜即治任[5]。”众谓新瘳[6],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7]。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8]。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9]。”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10],嘱曰:“汝师戒行之僧[11],所遗手泽[12],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13]。
[1]少步:稍微走动一下。
[2]杂请会计:纷纷请其审理钱粮出纳等事。杂,纷杂。会计,总计其数,指管理财务及其出纳等事。
[3]卸绝:推脱、拒绝。
[4]郁无聊赖:烦闷无聊。无聊赖,感情无所依托。
[5]治任:备办行装。治,办理。任,负载之物。即行装。
[6]新瘳:刚刚病愈。
[7]兰若:佛寺。
[8]伏谒:拜见。谒,通名进见尊长。
[9]曩已物化:前些时候已经死去。曩,以往,从前。物化,化为异物,死的讳词。
[10]戒马:备马。戒,备。
[11]戒行:佛家语,指在盛、语、意三方面恪守戒律的操行。
[12]手泽:手汗沾润之迹。后通称先人遗物、遗墨为手泽。
[13]“灰心”二句:心如死灰,坐似槁木,一点也不过问家务。
这样过了几天,他忽然想要稍稍走动走动,大家都很高兴。出得房来,刚刚站定,就有许多仆人纷纷走来,送上各类钱粮帐册,争着请他清点核算。公子假托新病未愈,精神疲倦,一概推辞,只问:“山东有个长清县,你们知道吗?”大家都答:“知道。”他又说:“我闷得无聊,想到长清去游览,你们可以马上给我准备行装。”大家说公子伤病刚好,不应远游。他不听劝阻,第二天就出发了。到了长清,只见景物风貌依旧,也不用问路,直接来到寺庙。几个徒弟见有贵客到了,拜伏请安,十分恭谨。问他们老方丈到哪里去了?徒弟答道:“师父不久前已离开人世了。”问坟墓在哪里,徒弟们就引导他前往。只见三尺孤坟,野草还没长满呢。众和尚都不知道这位贵客的心思。过了一会,公子吩咐备马打算回去,临行嘱咐众和尚:“你们的师父是一位严守戒律的高僧,他的遗物,应敬慎看守,不使损坏。”众僧连连答应,公子这才离寺而去。回到家里,公子心如死灰,坐如枯木,一切家务都不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1],多所馈遗[2]。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3]。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4],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1]纪纲:本指统领仆隶的人,后来泛指管家。
[2]馈遗:赠送。
[3]一袭:一套。
[4]而立: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住了几个月,悄悄出门离家,直达长清寺。他对众弟子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弟子怀疑公子胡说,只管相视而笑。他就向弟子们讲述了借尸还魂的始末,又历述生平事迹,全都符合。众弟子这才相信,让他坐在原来的僧榻上,还像过去一样地侍奉他。后来,公子家多次派了马车来,哀哀恳求他回去,他看都不看一眼。又过了一年,公子的夫人派了管家来到长清,送给他许多财物。他回绝了一切金银绸缎,只受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故友有时来到长清,恭敬地去拜访他,见他不妄言笑,心意诚笃;虽然看上去才三十岁光景,却常常说起八十多年间的事情。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1],性定故耳[2]。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3],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1]千里而不散者:原无“不”字,此据铸雪斋抄本。
[2]性定:本性不移。
[3]纷华靡丽之乡:华丽、奢侈的地方。
异史氏说:“人一死,魂魄就散了,长清僧能够千里不散,是由于他秉性坚定的缘故。我对于这个和尚,并不惊异他能死而再生,却惊异他到了繁华靡丽的地方,却能够了却尘缘,避开俗世。如果眼睛一闪,被兰麝熏了心,就会有求死而不得的人了,更何况去做和尚呢!”
行高乃不堕落,性定乃不动摇。心性清静,可以生,可以死;可以已死而再生,可以再生而若死。纷华靡丽,诸色皆空;槁木死灰,生心可住。依然故榻,三千界只此蒲团;受尔布袍,八十年本来面目。
更多阅读:《聊斋志异·劳山道士》《聊斋志异·王六郎》《聊斋志异·犬奸》《聊斋志异·捉狐》《聊斋志异·咬鬼》《聊斋志异·瞳人语》《聊斋志异·斫蟒》《聊斋志异·种梨》《聊斋志异·画壁》《聊斋志异·偷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