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复兴祖庭磁州大明寺

                          曹洞宗复兴祖庭——磁州大明寺              

曹洞宗虽然诞生于江西,却与河北有着奇特的机缘。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燕赵赤子的继往开来与燕赵大地的滋润化育,这一宗派早已孤绝于历史。曹洞宗由洞山良价与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创建,然而,曹山本寂的后人并没有将其法脉延续下来。真正将这一宗派传承下来的,是云居道膺。而道膺禅师,是河北玉田人。到北宋中叶,曹洞宗后继乏人,再次遭遇法统危机。是临济宗禅师浮山法远,代替大阳警玄授徒传法,才延续了这一宗派的命脉。而临济宗,发源于河北正定的滹沱河畔;且浮山法远之师叶县归省,乃是河北冀州贾氏子,出家于易州保寿院。其后不到百年,江南曹洞宗日渐萎靡,再次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曹洞宗传人天童如净无力挽回其颓势,于是将传法信物悉数付给日本留学僧道元,让其挂帆东归扶桑。所幸,净因(鹿门)自觉一系,经青州希辩传至燕京(今北京),继而在河北磁州扎下根来,不但使得曹洞宗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发扬光大,开创出兴盛几百年的黄金时代。曹洞宗之所以能在河北起死回生,进而在北方站稳脚跟,最主要的原因,乃是有一个重要的基地—磁州(今磁县)大明寺。

一、法宝创建大明寺

磁州大明寺的创建者,是为法宝禅师。大明法宝(-),俗姓武,磁州滏阳(今河北省磁县)人。根据翟炳所撰写的《长清县灵岩寺宝公禅师塔铭》[注释01],法宝天生骨相有异,自幼挺立不群。六岁开蒙,温习儒典;八岁告父出家,入住乡人贾氏精庵。稍长,外出游学数年,返回滏阳,结茅乡间。时逢一位老参上座创歇庵于本州,法宝前去亲近,虔诚问道。上座示禅林古德机语,请益犹同素习。天会十年(),年十九岁,投磁州寂照庵,礼祖荣长老剃发,得法号“法宝”(亦有文献记为“僧宝”)。祖荣长老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天眷三年(),法宝试经得度。一日,祖荣长老蓦然问:“纸衣道者四料简话得趣否?”法宝应答契机,长老肯之。法宝参究临济禅法多年,颇有淘汰,但仍不满足。皇统三年(),辞师云游,北上燕京万寿寺,参谒曹洞宗尊宿青州希辩(亦称“普照一辨”)。关于青州希辩,佛教史籍记载比较混乱:《续指月录》为“普照一辩”,《宗鉴法林》(《卍续藏》册)为“青州希辨”,《嘉兴藏》第36册《文穆念禅师语录》和第37册《寒松操禅师语录·源流宗旨颂》为“青州希辩”。众多现存金代石刻,与《嘉兴藏》一致:刻于皇统六年()的《大金燕京宛平县金城山白瀑院正公法师灵塔记》,文末署名为“仰山栖隐寺退居嗣祖比丘希辩题”。该塔石现存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田庄乡白村北白瀑寺。曾当过香河县令,累至尚书郎,最后出家的悟闲禅师之《大金故慧聚寺严行大德闲公塔铭》,有其“谒青州希辩禅师”的记载。该石幢塔现立于北京房山长沟镇甘凤池村村西山岗的林地内。另外,《元一统志》提到:“后有禅师希辩,宋之青州天宁寺长老也。耶律将军破青州,以师归燕。初置之中都奉恩寺,华严大众请师住持,服其戒行高古,以为潭柘再朱。至金天会间,退居太湖山卧云庵,既而隐于仰山栖隐寺。”据此,笔者认为,其最确切的名号应为“青州希辩”。青州希辩见法宝有龙象气概,甚奇之,让其充任知藏。一日,希辩问法宝“父母未生前事”,法宝拟议间,被厉声喝出。法宝恍惚归堂,东西不辨,南北不分—疑情迸发,昼夜参究。翌日,法宝入室,对青州希辩说:“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青州希辩道:“昨日有人恁么问,被打出去也。”法宝知难不退:“今日又如何?”希辩禅师喝道:“你得恁么不识痛痒?”法宝便礼拜。青州希辩又道:“可惜许,棒折也。”法宝一听,浑身淋漓如雨,桶底脱落,豁然开悟。法宝的悟境得到了希辩禅师印可,赞之曰:“浡浡然,般若光中流出。”此后,法宝又在师父座下磨砺了三年,尽得曹洞宗旨,青州希辩以法衣、三颂付之。法宝隐居于山东泗水,消习气,养圣胎,寄迹烟霞。皇统九年(),法宝禅师受邀前往山东东路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灵岩寺开法。第二年,青州希辩圆寂,太师、尚书令、南阳郡王张浩遣使者来迎,请他接任燕京仰山栖隐寺住持。贞元三年(),“荣公垂老,南还滏阳”—为了奉养剃度师,法宝禅师回到了故乡磁州。“郡人迎师,远近趋风,踵相接野。众捧师于均庆西寺旧基,还为精庐,权以宴处。”在护法居士们的协助下,他历时七年,将这里建成了一座殿堂巍峨、厨库齐备的宏大丛林。张浩素慕法宝禅师高德,遂于大定二年(2)将己俸三千万持买大明寺额,并给付符文,请法宝禅师为磁州大明寺开山住持。故,史称“大明法宝”。法宝禅师悟境宏深,见地凌拔时辈,“王侯景慕,衲子云臻;法遍诸天,名飞四海。”磁州大明寺蔚然而成北方一大道场。关于洞宗的用功过程,大明法宝曾经非常形象地说道:若论此事(参禅),如人作针线,针针相似。忽见人来,不觉失却针,只见线。这边寻也不见,那边寻也不见。却自曰:“近处尚不见,远处那里得来?”多时寻不得,心烦不好,昏闷打睡,拽衣就枕。方枕时,蓦然一箚(zha),曰:“原来只在这里!”[注释02]大明法宝的禅法,继承了曹洞宗禅风:净念相续,打成一片,等到功夫纯熟,不经意间一念回光返照,蓦然发现,眼横鼻竖,天真佛就在自己的面门。大定十一年(),法宝禅师从大明寺退居,隐于邯郸紫山、林县谼峪山。大定十三年()七月七日,他沐浴更衣,书偈后跏趺而寂。俗寿六十,僧腊三十四。火化后,分布灵骨于长清灵岩、磁州大明、林州谼峪、邯郸紫山四处建塔供养。

二、大明寺法脉

大明法宝弘法传禅多年,落发门人宗明等五十有三;潜符密证者,莫知其数。其主要嗣法门人:长清灵岩住持惠才,蔚州人山住持善恒,太原王山住持觉体,中都(燕京)万寿住持圆□,中都仰山住持性璘,磁州大明住持圆智。虽然现有的禅宗典籍对于大明法宝的记载相当简略,而且多有混淆舛误,然而,他却是曹洞宗历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禅师。净因自觉承继芙蓉道楷,其弟子青州希辩虽然将洞上玄风播扇到燕京,却是一线孤传。至法宝肇建磁州大明寺,曹洞宗终于有了稳固、持久的弘法基地。经大明法宝宣扬,其禅法传播到齐鲁、三晋、燕北。他不但上承芙蓉道楷,且下启万松行秀,乃曹洞宗在北方复兴的关捩人物。大明法宝的法脉,主要由太原王山觉体(亦称师体)继承了下来。觉体(-),俗姓郭,太原交城县却波社里人[注释03]。二十岁,礼汾阳净慧为师,并得法名觉体。三年后试经得度,云游参禅多年,最终在二十九岁投在大明法宝座下,成为其侍者。从长清灵岩寺,到燕京仰山栖隐寺,再到磁州大明寺,觉体一直追随在大明法宝身边,执侍十个春秋,终于开悟得道。得大明法宝印可后,金正隆五年(0),觉体回到太原交城,隐居山中。大定五年(5),应地方长官之邀,正式开法于王山圆明禅院,史称“王山觉体”。同时,受汾阳节度使乌古论蒲鲁虎之请,兼汾阳天宁禅寺住持。年发现的《王山十方圆明禅院第二代体公禅师塔铭并序》,记载其主要法嗣有二:“曰圆光、慧囗。”圆光,即燕京大庆寿寺胜默光。“慧”字后虽漫漶一字,但根据其他史料,应该是雪岩慧满。雪岩慧满禅师(-),磁州(今河北磁县)人[注释04]。出家后云游参学,先是南下郑州,到普照宝禅师座下请益。关于普照宝,康熙四十二年《磁州志》有这样的记载:宝公,姓武氏,磁州人,慧性超绝。金大定初于滏阳造仰山寺,殿宇华丽,柱上作金龙盘之。忽有题句于柱上,云:“人道斑鸠拙,我道斑鸠巧,一根两根柴,便是家缘了。”宝公大悟,即入西山结茅以居。后遍历名山,住峪宝岩寺。一夕,大风震地,端坐而逝。[注释05]普照宝与大明宝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是磁州人,俗家也姓武,出家后都住过仰山寺。故而,以陈垣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普照宝”就是“大明宝”,二者是一个人,《五灯全书》等著作“一分为二”了[注释06]。然而,根据《磁州志》记载,普照宝是在磁州滏阳(今磁县)建仰山寺,而大明法宝则是住持燕京(今北京)仰山栖隐寺;二人的开悟因缘以及年代,也有很大差别;大明法宝从未出任过郑州普照寺住持。是故,笔者认为普照宝与大明宝不是一个人。经过普照宝禅师锤炼,雪岩慧满又前往太原礼谒王山觉体,一言契合,豁然大悟。得其衣钵后,雪岩慧满回到磁州,出任师公所创建的大明寺住持。从大明法宝到大明圆智,再到雪岩慧满,曹洞宗法脉已经在磁州大明寺繁衍三代,从这一祖庭走出的大批禅师,向两河、齐晋辐射,使得洞上禅法在北方拓展开来。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出了曹洞宗的中兴之祖—万松行秀。金末元初时期,曹洞宗一代宗师万松行秀(6-)[注释07],在中国禅宗史、乃至中国佛教史都占有重要地位。佛教典籍,如《五灯严统》卷十四、《五灯会元续略》卷一、《五灯全书》卷六十一、《续灯存稿》卷十一、《续灯正统》卷三十五、《续指月录》卷七、《宗统编年》卷二十五等等,都记载其祖籍河内,或怀庆府河内,早年从邢州净土寺赟允落发。河内,一般指洛阳附近;怀庆府河内县,则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很难想象,在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八百多年前,一个儿童,如何能独自穿越宋金经常交战的地带,步行跋涉千里,从河南或者山西来到河北邢台?故而,笔者判断,万松行秀应该是“祖籍河内”。万松行秀圆寂荼毗后,“舍利无数,诸方门人,各分建塔”。[注释08]他出家的邢台净土禅寺,也建有一座舍利塔。年10月,刘敦桢先生考察邢台净土寺,这样记述道:“殿西北小石塔一座,亦密檐塔式样,题‘万松大师舍利塔’,建于元至元十九年。”邢台净土寺“万松大师舍利塔”(年)年,北京大学古建专家刘慧达对净土寺进行调查后,这样描述万松大师舍利塔:“石舍利塔在寺西南麦田中,六角形,现存八层密檐,形状近似元代经幢,高约五米余,六角形塔身的上部转角处,直接承托第一层檐的斗拱部分。斗拱分六朵,皆为转角铺作,结构简洁,楂斗出华拱一跳,承托左右两撩檐枋和角梁的交叉处……”[注释09]这座石塔以及塔铭保存完好,可惜在文革中被毁。所幸,塔铭节略收于邢台县明、清所修县志之中。清光绪三十一年(),《邢台县志》在“净土寺”条下记道:屏山李仝撰《万松舍利塔铭》节略:“行秀,号万松,姓蔡氏,河内解人也。父真,落魄俊爽,多艺能,好佛法。皇统初,游四方,盘桓洺水,喜永年风物,因家焉。师生十有五年,恳求出家,父母不能夺,礼邢州净土赟公,业五大部……”[注释10]万松行秀舍利塔建成于元至元十九年(),距其圆寂仅有36年。而且,塔铭作者李仝,是金代著名文学家李纯甫(屏山居士)之子;而李纯甫乃万松行秀皈依弟子,二人交往深密,李仝应该多次随父拜见过万松行秀。因此,他记载的万松行秀生平更为准确。从塔铭得知,行秀之父蔡真在金皇统初()离开河内,盘桓于洺水之畔,定居在永年县。洺水发源于河北省武安市,因流经其境,永年在历史上称为“洺州”。如是,早在行秀出生前25年,其父蔡真便定居在了河北。其母亲也应该是永年当地女子—娶亲,是蔡真这个“落魄文青”落户永年最合情合理的缘由。故,行秀的家乡乃是河北省永年县。永年距离邢台只有三十五公里。如此,他到邢台净土寺出家才合乎常情。李仝的塔铭中,还记录了一件其他典籍都不曾刊载、却非常有趣的事情:“(行秀)试(经)于有司,在选者二百人,考官孙椿年置第七。老僧靖恩忧不能出其右,师(行秀)让之,独献律赋而归。椿年叹服,请冠之而妻以子,师不从。”主持试经的主考官孙椿年,乃真定(今正定)人。这位大定二十二年()进士,被这小沙弥过人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所动,居然要其还俗,还要将女儿嫁给他。自然,行秀断然拒绝了。试经得度的第二年,行秀受具足戒。其后,他担囊出游,到各大丛林参学。他北上燕京,先到大庆寿寺胜默光禅师座下参禅[注释11]。机缘不契,他再次云水行脚,来到磁州大明寺,参谒雪岩慧满。在慧满禅师点化下,行秀死心塌地,精进用功。一日,因鸡从面前飞过而豁然大悟,并得到雪岩慧满印可。行秀开悟后继续留在磁州,执侍师父两年,尽得曹洞宗精髓。临告别,雪岩慧满禅师将衣钵交付给他,勉励他弘扬曹洞禅法。其后,万松行秀得到金帝垂青,并与皇室建立交往。他在燕京大振禅风,玄言满天下,门人遍四方。在南方孤冷不振的曹洞宗,经万松行秀禅师光大,终于重放异彩,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成为禅法主流。

三、寻觅大明寺踪迹

曹洞宗自芙蓉道楷之下,以丹霞子淳(-)和净因自觉(?-)两支传世最久。丹霞子淳后世子孙,一直在南方薪传,宏智正觉、真歇清了等大师辈出。然而,这一宗派的禅风虽然绵密婉转,接引学人平和精细,妙用亲切,却也因此不够直截承当,故而生机匮乏。加之进入南宋之后,朝廷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于江南半壁江山,终日沉浸于声色歌舞之中。而且,整个民风都萎靡不振,从上到下整日沉醉在颓废的迷离情调之中,不思奋发进取。僧界不免也受其影响,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这种自上而下的腐朽文化习气极其深重,连那些高僧大德亦回天乏力。因此,江南曹洞宗除道元传回日本的一支之外,在南宋末年、元代初期悄然自灭。净因自觉一脉,因同门丹霞子淳及后人风头强盛,几乎没有什么人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gr/4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