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介绍了神秘另类的兵马俑。
为什么说它另类呢?
因为兵马俑之前的周朝,和之后的汉墓中,发掘出的陶俑大多几十厘米高,风格多为写意,注重轮廓少细节,注重神韵轻比例;
兵马俑却是真人大小,近乎炫技的展现出完美比例,生动传神的面部细节,一横空出世,就成为写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在历史中显得极为特殊,让人叹为观止。
本集我们将进入大汉王朝,首先登场的是“跪射俑”身后的一排汉俑。
1
第一展柜
图一汉俑
汉俑是在秦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同秦俑相比,虽然气魄不及秦俑威武,但胜在题材多样、种类众多,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里有一位笑容可掬的四川大厨,身前案子上摆满了狗肉、猪肉,不知烹调蒸煮哪道川菜他最拿手?可以看出,汉俑的神态脱离了兵马俑紧张严肃之束缚,开始生动活泼起来。
陶庖厨俑陶案汉
庖厨形象在汉墓屡见不鲜,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墓主人生前应享有这样的一位厨师。
案板上丰富的肉食,和厨师脸上满足愉悦的笑容,都从侧面证实了成都自古就是生活丰裕、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地。
汉朝时人们认为人离世后会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陵墓就是死后的居所。墓主人生前庖厨宴食、陈伎助兴,去世后也要用陶俑营造出马驰牛走、鸟飞鱼跃、歌舞升平的地下世界。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
下面的男女立俑和骑马俑都出自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
三件立俑无论男女,神情都温顺谦卑,应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关,或为仆人或为侍女,在主人面前就该是这种低眉顺目的神情。
男立俑男立俑女立俑
长袍男立俑,身穿及地长袍。
左边的男立俑面部扁平为绘画五官,中间的男立俑面部立体为雕塑五官。
男立俑局部男立俑局部女立俑局部青州香山汉墓
长袍女俑体态小巧,身姿婀娜呈S形,尽显女性柔美。
女立俑尽管眉目清晰,却透着一种空洞,将地位低下,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须随时听主人吩咐的侍女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彩绘陶骑俑香山汉墓
骑马俑与前面那些谦恭的男女立俑明显不同,他们服饰华美,面容肃穆威武,自信满满,胯下战马健硕,威风凛凛,气冲云霄,出征在即、胜券在握的感觉跃然于眼前。
山东香山汉墓挖掘现场
香山汉墓主墓葬没有打开,仅挖掘了陪葬坑,墓主人身份尚未确认,从规模上看,可能又是一位西汉高等级大人物~
香山汉墓出土的陶器、陶俑彩绘保存完好,色彩艳丽,全国罕见,被评为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彩绘跽坐女俑西汉阳陵陪葬坑
这件婷婷袅袅的跽坐女俑,来自汉景帝的阳陵陪葬坑。女俑身穿紧身束腰深衣,带有"楚王好细腰"的楚式遗风,体现了楚汉之间的文脉相承。
我们常说“汉承秦制”,汉继承的是秦的政治、制度,而文化艺术方面,汉没继承秦文化,而是受到楚文化影响更深一些。
2
第二展柜
强大的秦国仅维持了十五年,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开创汉朝。
制度上汉承秦制,继续采用郡县制,与此同时,汉朝也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刘邦认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天子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导致起义军攻入秦国都城咸阳时竟无人援救,因此刘邦把天下分封给9位刘姓子弟,汉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下面??这一柜子,讲述了西汉三位诸侯王,各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和他们的人生相比,什么《琅邪榜》,《醉玲珑》,《楚乔传》……都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图二江西海昏侯墓双乳山汉墓大云山汉墓
江苏大云山汉墓
(图二中蓝线标示出的文物,都出土自江苏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中。)
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顶有个不起眼的小水塘,叫“龙塘”,一座西汉诸侯王的陵墓就藏在龙塘的水底下。
龙塘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古代盗墓贼留下的巨大盗洞。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顶龙塘
抽干龙塘里的水,一座“中”字形王侯级大墓水落石出。墓中发现了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玉棺,这是汉代最高级别的墓葬,墓主人必是西汉地位极显赫之人。
龙塘下“中”字形大墓
玉衣残片大云山汉墓
玉棺残片大云山汉墓
棺体的内部用成百上千的玉石拼贴出规整的内饰面,连玉片和玉片之间的缝隙,都用金银薄片精心镶嵌装饰,整个玉棺金碧辉煌,极度奢华。
墓葬的主墓室早已被盗掘一空,但是椁室周围外回廊部分因整体坍塌,奇迹般躲过盗墓贼黑手。外回廊分上下两层。上层摆放的是冥器,下层是各种各样的实用器。
回廊里藏有重达一吨的铜钱,乐器库,厨具库、酒具库,兵器库等等一应俱全,铜鼎、铜鉴、缸灯、鹿灯等各种铜器、玉器、漆器流光溢彩,件件精美绝伦。
专家根据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认定大云山汉墓主人是西汉时期江都王刘非。
刘非的传奇人生
刘非,汉景帝第五子,汉武帝刘彻为景帝第十子,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比汉武帝大12岁。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七国,起兵反叛中央政府,战火很快就烧到了汉代疆域的北部、东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当时刘非十五岁,上书天子,请缨平叛吴国。景帝大喜,为鼓励他勇气可嘉,赐他将军印,令其攻吴,吴国被击败。第二年,景帝将原吴国封地赐予刘非,改封刘非为江都王,且因他军功赫赫,赐天子旌旗。
平定“七国之乱”后,各诸侯国政治、军事、财政权利均被剥夺,仅享有衣食租税,诸侯王陵墓的营建规模也就日渐衰落了。而江都国却是个例外,倍受优待,这使得大云山江都王陵的气势,与同时期的其他诸侯王陵相比,显得更为磅礴大气。
匈奴入侵时,刘非上书汉武帝,请令领兵与匈奴作战,汉武帝也许是怕这位能征善战的哥哥威望日增,功高震主,没有批准刘非的请缨。两年后刘非去世,在位27年。
虎形铜帐座
……偷个懒??……直接上展牌啦???♀????♀????♀?
虎代表力量、孔武、权力,尤其是兵权;虎还是阴间的保护神,辟邪除恶守护墓主人。大云山汉墓中出土多件虎形器物。
错金银虎大云山汉墓
由此可见,虽然对兄长生前有所忌惮,不肯分给兵权,死后汉武帝还是认可了刘非对国家的汗马功劳,为他风光厚葬,并随葬多件代表军权的虎形器具。
错金犀牛与驯犀俑
错金大象与驯象俑
鎏金铜犀牛与驯犀奴、鎏金铜象与驯象奴均为国内首次发现。这种犀牛为苏门答腊种,产地在印度尼西亚。据史书记载,东南亚国家曾向汉朝贡献犀牛和大象。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至少在西汉早期,就有东南亚的犀牛作为珍奇动物被贡献给汉朝。
刘非墓中还发现有豪华盛装的真车马五辆,其中第四辆车左骖马出土一套完整的嵌宝石银马饰,披挂于马头至马尾全身,装饰极为奢华。下图两件银饰件都出土于此。
嵌宝石银节约
嵌宝石银饰件
下面这种金饰件由纯金打造,状如纽扣,雕有精美的羊角状花纹,四周用金丝捻成的两重边饰形。在满城中山王墓和广州南越王墓中均出土过同类物品,一般认为此类羊角纹金饰片的使用规格极高。
金饰
墓主人江都王刘非(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哥哥)生前一战成名,恩荣备至,寿终正寝,墓葬规格超群,大云山汉墓最终出土文物共一万多件,轰动一时,入围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山东长清济北王墓
(图二中红线标示文物,都出土自山东长清县济北王汉墓。)
山东省长清县境内的双乳山汉墓,凿岩成穴,依山为陵,规模巨大,呈甲字形结构。尽管遭到严重破坏但却未经盗掘,底部遗存保存完好。
双乳山济北王墓
双乳山汉墓内随葬有真车马,据目前考古发现,西汉武帝时期,只有诸侯王墓才能用真车马殉葬,以下等级未见。且车马器大多为铜质镏金或错金银器,真心的精美??可以想象墓主人生前气派豪华的贵族生活??。
鎏金铜轭角
错金银铜轴饰
错金银铜环
错金银铜车軎
鎏金铜车軎
鎏金铜轴饰
鎏金铜环
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探勘探,专家认为,双乳山汉墓主人是西汉最后一代济北王刘宽,因此它又被称为“济北王墓”。
两汉时期人们认为以玉裹尸能使尸身不腐,葬玉制度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济北王刘宽作为诸侯王,去世后应享用金缕玉衣,但只出土了覆盖五官的玉覆面,未见玉衣踪影,其他陪葬玉器也少得可怜。
这是为什么呢?
玉覆面、山东长清双乳山1号汉墓出土
刘宽的传奇人生
《汉书》记载,刘宽,刘胡之子,刘邦玄孙。天汉四年,刘胡去世,刘宽继承济北王的王位。
十二年后,刘宽因与父亲的王后、姬妾通奸,悖离人伦,且在祭祀时诅咒汉武帝,被人告发,汉武帝遣官召刘宽问罪,刘宽闻讯拿刀自刎而死。封国废黜。
汉代时,有严格的用玉制度,墓中可以随葬何种玉器,以及玉器的质量和数量,都是由墓主人生前的身份等级决定的;另一方面,汉人以玉比德,而墓主人生前乱伦咒君,大逆不道,畏罪自杀,自是没资格穿玉衣入葬的,也不会有大量象征美德和尊贵身份的玉器陪葬啦。
玉枕山东长清双乳山1号汉墓出土
玉覆面出土时仍覆盖在尸体面部。玉覆面下,还出土一玉枕,由14块玉组成,原来镶嵌于木胎之上,整体呈板凳形。
玉衣,玉棺,玉覆面和玉枕,虽不能让尸体不朽,并且带有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汉代的哲学观和人们对灵魂往复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