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第三十二期说的稀罕姓是亓(qí)姓。读者李秀梅女士看到报道后,问同事:“我妈的姓也可稀罕,你们看看认识不?”同事一看李秀梅写的姓,别说不知道咋读,连见都没见过。原来,李秀梅的妈妈姓禚。和亓姓一样,禚也是发源于山东的姓。
禚姓常被叫成“gao”
禚姓,是一名热心读者为晚报提供的稀罕姓。上一周,医院见到禚姓时,觉得很稀罕。
李秀梅的母亲叫禚保粉。端午节前的一天下午,记者来到禚保粉老人家,看到74岁的禚保粉老人正和儿媳妇杨晓、女儿李秀梅一起炸菜角,温馨的家庭氛围令人羡慕不已。
一见到禚保粉老人的姓,便能猜到她不是焦作的“土著”居民。禚保粉老人说,她的老家是山东省剡城县新村乡。她19岁那年,来焦作帮姐姐带孩子。没想到,她和焦作的缘分并没有结束,在其23岁时,又嫁到了焦作,并一直在一个煤矿工作。
据杨晓介绍,婆婆因为身体不适,前几周住过院。婆婆的稀罕姓,可没少给杨晓添麻烦。
禚保粉老人要做ct检查,护士就喊:“下一个,gao保粉。”杨晓就答应一声,赶忙带婆婆进去。杨晓之所以不解释是护士喊错了姓,是因为明知道多数人会叫错,自己知道是叫婆婆就行了。谁知,第一次做的检查不合格,需要再做一次。护士再一次叫“gao保粉”时,杨晓就说了:“俺婆婆不叫gao保粉,叫zhuó保粉。”护士听了不乐意了,生气地说:“那我刚才叫gao保粉,你怎么就答应了?”
医生弄不明白这个禚姓怎么写,还得杨晓给医生写出来。在需要把婆婆的姓名录入电脑时,杨晓还需给录入人员说:“你用拼音打zhuó,我婆婆的姓就能找出来。”
家里的稀罕姓合起来是“米羔”
说起禚保粉老人家里的稀罕姓,还真值得写写。
杨晓说,婆婆的姓稀罕,姐夫的米姓也很少见。过去,他们就叫姐夫和其儿子“大米粒”“小米粒”。
禚保粉老人的姓氏里有一半是“羔“字,“米”字与“羔“字合起来就是“米羔”。有人就开玩笑说:人家家里可不缺吃的,有米有羔。
得姓始祖是姜子牙的次子
禚保粉老人来焦作50多年了,但乡音未改,说起话来还是一口山东腔。
杨晓说,婆婆是典型的山东女子,性格特别直爽,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不会藏着掖着,还特别乐于助人。
禚保粉老人自从年轻时来焦后,就很少回老家,对自己的姓氏来源也不知道。
记者上网查了查,得知禚姓来源非常单一,和羊还真有关系。
禚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考》记载:“禚,齐大夫采邑,因氏。”禚,就是春秋时期齐国之邑,故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境内,当年以盛产肥羊而著名,因此称禚。禚邑是姜太公的次子姜壬之封邑,后世因此称其为“禚君”或“齐禚君”,被尊为禚姓的得姓始祖。
禚氏族人现在的主要聚居地在山东省,在郯城县新村乡新村至今还有禚氏家庙。新村有禚姓多人,是个旺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