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淄矿双轮驱动跑出发展加速度临淄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全面推进市场化和精益化“两化融合”

双轮驱动跑出发展加速度

□记者刘磊

通讯员范振峰乔长清报道

本报淄博讯1月-11月,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黄陶勒盖公司全员节本创效余万元,创新创效余万元;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东华水泥公司市场化收购精益改善成果项,创效余万元……今年以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科学布局、巧借外力、精准融合,全面推进市场化和精益化“两化融合”,助力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今年年初,淄矿集团下发《关于推进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及实施步骤,为全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淄矿集团各单位还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制订了切实有效、独具特色的推进方案。

位于陕西省的淄矿集团亭南煤业公司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企业文化锻造为引领,以五大价值链为协同,以全面信息化为支撑的“两化融合”运营管理体系;东华水泥公司则对标先进找差距、转变观念谋发展,深入挖掘公司全流程价值链的薄弱环节,以市场化手段盘活精益管理工具应用,构建了具有东华特色的DHOS运营管理体系。

“为培养一批懂理论、能干事的工作专员,我们借助专业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培训。”淄矿集团“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吕法玉说,他们分别聘请北京扬智咨询公司、青岛天道咨询公司专家,对试点单位进行初步诊断,分层分批分区域组织开展倡导者、精益绿带、精益黄带培训10场次,共培训人次。

与此同时,淄矿集团还注重总结提炼各单位推行“两化融合”过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借助各级宣传媒体的力量,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要对支护过程每个动作进行分解,测定标准工时,找到并消除无效动作。”日前,在淄矿集团正通煤业公司盾构机二队学习室内,山东工商学院教授张顺唐正耐心指导工人优化改造支护流程,提高掘进效率。

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正通煤业公司与山东工商学院展开合作,建立专家智库,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到矿培训指导,就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咨询。截至目前,已对余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累计余人次接受培训。

与正通煤业公司一样,东华水泥公司与天津爱波瑞咨询公司沟通交流,邀请其对“两化融合”工作诊断调研,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为“两化融合”管理工作落地提供依据。

“精益化就是干好活,市场化就是算好账。”东华水泥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倩介绍,推进精益化和市场化融合发力,关键就在如何让“算账”和“干活”真正“融”起来,起到“1+1>2”的效应。

1月-11月临淄区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8.2%

以“五个优化”塑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记者刘磊通讯员张伟报道

本报淄博讯这几天,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山东美陵集团刚刚向客户交付了一批高效节能换热器,为年终业绩冲刺带来了可靠保障。在该集团新投产的全链条自动化汽车半轴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数控机床与一支支机械手臂高效协同,一幅智慧工厂的图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

“一个价值0万的大订单,时间紧、任务重。”山东美陵集团董事长赵克强说,这条汽车半轴生产线相比传统生产线可提高生产效率20%,减少人工7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成本压缩,效率不降反升,这得益于临淄区实施的“五个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倍增计划。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五个优化”,既是淄博市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给出的顶层设计,也为临淄区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开出了一剂良方。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定“五个优化”主攻方向,临淄区于年6月在全市率先出台《大力推进“五个优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倍增计划》,提出打造一个示范服务园区、推进“五个优化”落地的“1+5”产业赋能行动。

临淄区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心就是该区为促进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而量身打造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在这里,企业可以获得融产业分析、实践案例、沉浸体验、在线问诊、智能装备于一体的服务体验。

“目的就是要打破一些传统企业不想改、不敢改、不能改的保守心态。”临淄区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心负责人、山东东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胜波介绍,自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心今年7月开门纳客以来,已经接待线下参观者超过人次。

依托线下的淄川区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心,该区积极扶持东道智能开发线上淄博“五个优化”工业云平台,积极组建“工业专家”“工业大夫”团队,随时在线上为企业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已有近家规上工业企业注册上线,形成转型升级的线上“洪流”。

在“五个优化”的加持下,1月-11月,临淄区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48.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33.1%,投资总额超过全市的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临淄区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制订“五个优化”提升方案,家企业已启动实施“五个优化”改造提升,全面推动企业向管理精益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品牌国际化、企业高效益转型升级,临淄区传统产业由追赶者向领跑者迈进。

◎办实事见行动

近可休闲娱乐远可观园赏景

沂源:打造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张琦 报道

本报沂源讯冬日虽冷,沂源县胜利山九九乐园里却阳光正好,一处亭子中传来悠扬的二胡声。这几天,72岁的刘明洋都在这里练习二胡《杜鹃山》选段。“从前跟戏友们练曲,到处找地方,还得自备照明设施和板凳。现在公园环境越来越好,啥都齐全。听说这里还要建城市会客厅,公园功能更丰富,让老百姓有处玩,更玩得好。”刘明洋笑着说。

今年,沂源县结合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把城建项目与全域公园建设有机融合,充分结合公园地形地貌,引进民间资本,由中国民营强企业日照兴业集团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总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城市文化会客厅。该项目有效盘活已废弃的原水上乐园旧址(现九九乐园),集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妇幼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建设教学区、综合区、室内活动区、社团组织及办公区等四大功能区域,布局科技书吧、咖啡馆、时尚餐厅、文化体育场地等休闲空间和生活业态。目前,主体框架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计划明年9月建成启用。

沂源县住建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民办实事,按照市、县关于全域公园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谋划,坚持“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目标定位,高标准实施“城市文化会客厅及胜利山九九乐园和儿童乐园提升改造”项目。其中,胜利山九九乐园(东山)的改造,主要针对老年人的爱好和习惯,重点改造建设了三大园区,南坡建设梅园、中部建设荷塘月色区、北坡建设园林景观区,整个园区计划明年6月全部建成。儿童乐园则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的爱好和习惯,重点改造建设了南部体育运动区、中部园林景观区、北部和东部儿童游玩区三大活动区域。目前,一期工程已于今年10月底开园,二期工程将重点建设东部儿童游玩区和瑞阳路过街天桥。

“一厅两园”建设,将连片打造集市民健身、休闲娱乐、时尚生活、文化交流、形象展示等为一体的城市新业态,形成“近可休闲娱乐、远可观园赏景”的“公园+商业”综合体新模式。

除了老旧公园改造,沂源县还进一步加大“拇指公园”建设力度,增加“拇指公园”数量,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打造十五分钟休闲圈。城区10处“拇指公园”建设,被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总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万元,现已开工建设7处。

淄博高新区打通医养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老人晚年更有“医”靠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张杨 报道

本报淄博讯“太感谢你们了,这下我的晚年算是有着落了。”淄博高新区中埠镇卫生院养老护理中心里,孟庆华老人笑着说。今年是孟庆华和老伴儿入住养护中心的第二个年头了,老伴儿因患有脑血栓后遗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自己又做过开颅手术无法对其照顾。两位老人在入住养护中心前,一家人一年有三四个月是在“入院——出院——入院”这条路上奔波。现如今,老两口随时能享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医疗康复指导,身体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这得益于该中心实行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淄博高新区切实为民办实事,近年来以卫生院“嵌入”敬老院内的模式,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打通了医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助力。

目前,养护中心设置养老床位张,其中医疗床位7张,护理型床位55张。现已入住老人62人,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每天还有专科大夫到中心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养护中心形成了医疗和养老有机结合的健康养老模式,通过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的合作互补,以医促养、以养助医,让老人有“医”靠,为患病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与此同时,淄博高新区通过探索实施医养结合,将“治病”提升到“防病”的层面。“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预防胜于治疗。”养护中心负责人刘修军说,养护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手指操等康复服务。

目前,淄博高新区拥有医养结合机构3家,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有能力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而且各养护中心已纳入医保定点范畴,老人们在这里同样能享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统筹报销、住院报销、三无人员住院费用全免等最全的医保政策,真正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医+康+养"一站式服务。

暖冬义诊关爱农村老人

□记者刘磊通讯员徐从欣报道

12月15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由淄博市委宣传部派驻淄川区方山村第医院联合开展的关爱农村老人“暖冬行动”义诊活动举办。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为方山村老人进行免费问诊。

◎乡村振兴样本观察

荒山绿化把森林覆盖率提高近一倍,博山区五老峪村——

生态旅游让贫困村蝶变示范村

□大众报业记者王佳声王娜

通讯员钱玉明报道

本报淄博讯“打竹板儿走上前,来了很多旅游团。各地游客来得全,听我夸夸三水源。三水源规模大,景区处处美如画……”这是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五老峪村村民谢英美自编的快板书,在当地广为传唱。

盘旋曲折溯水上,不到村边不知村。五老峪村就坐落在三水源景区的核心位置,如今,村里瓦房错落有致,村民和谐安居。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的荒山僻壤。

改变发生在年,从那年起,开发商山东金润公司和村民们一起,依托当地自然环境和古村特色,盘活闲置资源,经过几年的苦干实干,把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五老峪村由此焕发生机,昔日的空壳村蝶变旅游网红打卡地,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谢桂云是土生土长的五老峪村村民,在尝到生态旅游的甜头后,她现在觉得种树和种庄稼一样重要。“这些年我们在山上种了很多树,要致富先修路、先种树。”谢桂云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水源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生态牌,矿山修复、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河湖治理,将废弃沙场、荒山秃岭、泄洪水沟变成绿树掩映、瓜果飘香的花果山和水波荡漾、溪水潺潺的连环坝,森林覆盖率提高近一倍,是八方游客慕名而来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乡村要振兴,根基在产业,而企业想要在乡村扎根,必须通过产业振兴增加百姓收入,建设优化配套设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自年规划建设以来,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先后在五老峪村及周边9个村流转土地10亩,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先后投资万元,为周边9个村修建了生产生活道路17公里,铺设水利设施22公里,景区的打造带动提高了村里的硬件配套水平。

“以前村里没有路灯,路也很难走,现在路好走多了。”丁艳玲在村子里开了一家超市,晚上可以营业到八九点,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做小生意的收入也水涨船高。34岁的魏云霏在游客中心前台工作,她觉得在村里工作既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不出远门照顾家,是个不错的选择。与魏云霏一样,随着度假区的开发建设,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回村,在三水源创业发展。

对于三水源下一步的打算,山东金润公司董事长郑建水告诉记者,他们计划涉足中草药产业,与周边村落联合成立中草药合作社,公司承包土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让村子和村民从中受益。

省会经济圈7市签署养老合作协议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张欣 报道

本报淄博讯12月18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养老服务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淄博召开,省会经济圈内淄博等7市的养老服务协会、7处康养示范基地签署了养老合作协议。

淄博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3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3.2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淄博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成各类养老机构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处、农村幸福院处,拥有各类养老床位3.2万张,建成“长者食堂”处,养老服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举行

□记者王佳声报道

本报淄博讯12月13日至15日,淄博市举行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场观摩点评,对各区县、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观摩。本次观摩点评采取现场观摩和集中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记者了解到,年淄博市重大项目共计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亿元,目前完成投资9亿元,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重大项目投资和开工两个%的任务目标。

淄博出租汽车电召平台明日开通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12月22日,淄博“”出租汽车电召平台将正式开通。

为解决特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打车难、出行难的问题,淄博“”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采取24小时约车电话、手机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gr/13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