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书写担当记长清区十七届人大代表

唐华,长清区十七届人大代表,双泉卫生院疾控科主任,自新冠疫情发生到如今新冠疫苗接种,她始终奋战在抗疫前线,工作前沿。她怀着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以不让须眉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疫”无反顾,“疫”路绽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赤诚初心和无畏担当。与疫情作战就是与时间赛跑。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今年年初接到接种任务,双泉卫生院第一时间谋划,谋定快动。为确保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注射专题培训,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执行健康询问、接种禁忌核查、知情告知、信息登记、"三查七对一验证"、接种后留观等程序,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操作技术规范,准确了解疫苗接种禁忌症和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备好急救药品、设备,对常见严重异常反应能够及时识别,快速处置。按照双泉镇村居布局,合理分配设置接种点,统筹人员安排,3月28日,按照上级安排,卫生院与山东管理学院对接,设立临时接种点,当天下午,唐华和刘兴虎院长赶往接种点调试机器设备,演示接种流程,为管理学院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筹备初期唐华更是门诊、临时接种点、山东管理学院三点来回奔跑,草拟临时接种点所有物资的数量、规划布局,抢救药品物品清单,大到电脑、冰箱的配置容量,小到空针、棉棒、锐器盒、垃圾桶、垃圾袋、手套、手消和知情同意书的印制。她都安排的既紧凑又科学。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按照规定期限完成新建临时接种点的建设任务,与信息化工作人员密切联系,通力合作,与政府部门协商采购相关设备物资,制定各种制度、预案、工作流程,布置工作现场,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规范有序。3月13日,接到18到59周岁全民接种任务以后,唐华所在的团队更是不辞辛苦,打破常规工作时间模式,在保证儿童接种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实行错时接种。也就是说除去周二、四、六上午接种儿童疫苗外,其余上班时间和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全部用来接种新冠疫苗,科学合理安排接种人群。期间,根据形式和任务要求,组建临时接种点,对接山东管理学院疫苗接种事宜。自3月24日启动大规模接种以来,工作量剧增。在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唐华没有休息一天,下班时间从来没有早于晚上9点,有时回到家中已近深夜12点,有时医院凑合一夜。高强度、高负荷运转是卫生院最近的常态,“5+2”、“白+黑”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唐华近段时间的工作习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忠诚、奉献、担当。科室内人员工作中更是团结一心,“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凝心聚力。前期疫苗执行日清日结模式,说起加班,没有一个人拒绝。“医院门诊要苗,临一,临二”、“一组接种人员到位”、“大家按照一米线标示排好队”、“高血压糖尿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接种疫苗”“请留观半小时无异常再离开”…...自3月24日下午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唐华坚守在接种岗位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她身先士卒,勇于担当。从联系疫苗供应到现场接种、组织统筹、点位安排、人员疏导、健康询问、信息录入、疫苗注射、留观巡视,每一个疫苗接种环节都有她工作的身影。每个岗位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先找她,第一时间解决。就这样她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回复群众疫苗健康咨询无数遍,为了多打几个针,尽量少喝水,尽量避免上厕所,甚至没有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脊背。在接种环节,单是掰开密封瓶就足以引起手指不适,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连续不断重复着转身、抬臂动作,腰酸、背痛、腕关节疼更是不可避免,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提出休息调整,大家都是坚持到最后一个接种离开。这时候才感觉到腰直不起来了,胳膊抬不动了,长时间看电脑眼花了。互相之间会说道“确实太累了”。但第二天工作伊始,又会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当中。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数据提供及时、准确,在接种点其他人员收工后,她还要花至少半小时进行疫苗核对、数据梳理、分析、汇总,统计好并及时上报,各项有关数据报表工作有条不紊地延续着,为防疫工作筑起一道“数据防控墙”。就这样连续加班加点工作20余天,唐华身体不堪负荷,血压升高、感冒发烧、胸闷咳嗽,但她轻伤不下火线,利用工作间隙输液,随时加入战斗。唐华只是众多医务人员的缩影。在双泉,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放弃自己的节假日,更无暇照顾自己的家人,以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和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为构筑全民免疫屏障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gr/10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