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间,济南市先后迎来了三任市委书记。
1、王文涛时期。年3月27日,王文涛,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王文涛,出生于年5月,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专业。
3年后即年3月22日,王文涛在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的任上,提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年12月2日,又转任北京,主政商务部,现任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2、王忠林时期。年11月14日,王忠林,由山东省发改委主任提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忠林,年8月出生,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刑法专业。
年5月11日,在王文涛离开济南44天后,王忠林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这是济南年2月25日恢复副省级城市以来,由市长转任书记的第一位。
年2月11日,统帅亲自点将,王忠林临危受命,火线驰援湖北,抗击新冠疫情,转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3、孙立成时期。年3月27日,孙立成由山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转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孙立成,年10月出生,年8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无巧不成书。年3月27日,王文涛转任济南市委书记;年3月27日,孙立成转任济南市委书记。整好5年。
5年间,济南作为一个有着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山东省省会,竟然换了三任主政者。
这在济南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特别是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中,也是少有的。
三任市委书记,都是60年代初期出生,王忠林、孙立成是62年的,王文涛则为64年;都是8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王忠林、孙立成是80年入学,王文涛为81年,都是在强调“又红又专”的要求中,考上大学的,记得当年(年)的政治试题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论又红又专的辩证关系”,作文题目是“达芬奇画蛋有感”;都是唱着“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离开校园的,王忠林、孙立成是年毕业的,王文涛则于年毕业,大学毕业年龄也就是21岁或者22岁;都是毕业于名牌大学,那个时候叫重点院校,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山东大学,个个都是响当当的。
王忠林、孙立成还都具有公安的特殊经历。王忠林年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公安系统,在枣庄市公安局一干就是16年;孙立成则在中纪委工作13年后,于年7月派驻到公安部,并于年3月去贵州任公安厅长。加上来山东任公安厅长的时间,孙立成在公安系统工作了正好12年。据说,孙立成也是全国第一个副省长兼任公安厅长的。
三任书记,都曾在一起或者一个班子里工作过,是同事也是战友。王文涛与王忠林,一个济南市委书记、一个济南市长;王文涛与孙立成,一个山东省委常委、副书记,一个山东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王忠林、孙立成,曾经同时担任山东省委常委。这在济南的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这5年,济南一棒接一棒,一直在努力践行总书记“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重要思想,一直在全力践行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砥砺前行。
这5年,是济南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干群干劲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城市风气最好、营商环境最优、社会认可最高的5年。
从去年3月27日到现在,又是一年过去了。
过去的这一年,济南又有哪些发展变化?又有哪些辉煌成就?
小编尝试进行了梳理,探索进行了归纳,斗胆进行了分析,不知道是否完整,不知道是否科学,不知道是否准确,还请各位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01、定位进一步完善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发展。年6月12日,王文涛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上,从站在全省看济南、放眼全国看济南、走向世界看济南等三个维度,分析济南的定位,第一次把济南城市发展总的目标确定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即: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科创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从此,这个口号唤醒了济南的上下,引领了济南的奋进。
年,济南市GDP总量在连续15年屈居第三名后,跃居全省第二名,主要指标领跑全省。
这是济南人扬眉吐气的一个转折点。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年的GDP数据,不计算原莱芜市的指标,济南也已经成为第二。那些黑济南的喷子们,就不要再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随着形势的变化,根据省委的要求,本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原则,年4月底,也就是孙立成到任后,济南从补短板、强弱项、塑优势入手,站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明确了: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目标、新蓝图。
从“四个中心”到“五个济南”,从“现代化泉城”到“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一脉相承、密切相关,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它不仅是字数的增加,而且是内容的丰富,更是目标的提高,也是路径的优化。可以说,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具体,底气更足。
比如康养济南,就是“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的生动体现,就是呼应群众健康需求的细化提升。
济南是泉城,一年四季泉水喷涌,这在北方地区是唯一的;济南医疗资源丰富,省级、驻军、医院众多;济南长清区还是“中国医圣”、“古代医学奠基者”神医扁鹊的故里。他是《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主角,“望闻问切”四字名言就是扁鹊留下的。
年下半年,山东省、济南市确定以省里主导、市里具体实施的共建形式,在位于济南高铁西站西侧,规划建设站地45平方公里的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当年12月16日,王文涛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医学中心作为发展高端医疗服务的切入口。年7月10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年7月18日,王忠林主持了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夫妇命名的树兰(济南)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院介子中心、国家健康医学大数据北方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有的已经竣工启用,有的即将投入使用,有的即将主体完工,进展十分顺利,医学中心初具规模,雏形初现。
“五个济南”提出后,济南医学中心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容,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济南疾控中心、山东大学国际医学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齐鲁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眼科与眼视光临床中心等一大批高端前沿重大项目,纷纷落户这里,全国医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产学研高地即将全面形成。
“五个济南”实施中,年7月,济南市决定在东部(高新区)建设“扁鹊中医药国际发展中心(扁鹊康养生态城)”,规划建设用地亩,中药材种植用地亩,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5亿元,拟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中医健康小镇。
由此可见,济南即将形成东部、西部的两大康养中心,中西结合,各具特色,遥相呼应,相互促进。
就在本文即将完成之时,喜讯再次传来:4月1日,医院介子临床研究中心启用仪式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举行。孙立成、孙述涛、雷杰(市政协主席)等出席。
活动之后,孙立成等来到现场,实地察看了几个重点项目,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这预示着,医学中心的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的方向将进一步凸显。
02、格局进一步开阔
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年2月6日,王文涛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举全省之力实施省会战略,进一步支持济南发展,“济南好,大家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起,全省受益”。从那之后,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实施强省会战略,正式展现,正式亮相。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区划调整:年1月1日起,撤销莱芜市,再度划归济南管辖,再次回归济南怀抱。
事实上,明朝时期,莱芜就随泰安,归济南所辖。民国初期,第一次直接隶属于济南。年,第二次直属济南。年是莱芜历史上第三次直属济南。说其是回归,有根有据。
年5月25日、26日,也就是到济南工作两个月后,孙立成就先后到省发改委等6个省直部门厅对接工作,其宗旨和任务是贯彻落实刘家义、李干杰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调研座谈时的讲话精神和关于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
“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第一次出现。
5月30日上午,济南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落实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6月23日上午,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连华赴济南调研;7月29日下午,省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领导小组会议。
山东省、济南分别设立省市一体化工作专班、省直机关的部分领导同志出席济南经济工作会议等消息,也陆续发布。
从“济南强,山东强”到“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意味着强省会战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意味着强省会战略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年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首次宣布: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至此,济南和青岛这场纠缠多年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落下帷幕。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谁上谁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困扰山东多年的济(南)青(岛)的城市定位问题。
济南重点向内,青岛重点向外。向内的济南将继续强省会战略,青岛则要向全新领域进军。这是各方都要承认或面对的现实。
如年10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济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名列其中,依托的是盖世物流;在这之前,青岛于年被确定为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的是青岛港。
再如进入年以来,人社部批准济南设立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名称定为“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全国第20个成功创建的城市;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年2月,山东省确定将全力争创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地的实践一再证明,双核城市只有扬长避短,差异定位、错位经营、抱团合作,才能避免尴尬无序的竞争,才能出现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争取这个中心、那个重点或者这个城市、那个园区等国家支持项目上,你争我抢,你报我攀,不可开交,有关部门左右为难,就来了个同时上报,矛盾上交,结果时常导致鸡飞蛋打,全军覆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吃饭,要干事,必须有雄厚的财力,必须有强大的支撑。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全国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包括山东的菏泽、枣庄、临沂等地,必须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等输血方式,来维持基本运转,来进行基本建设。如,目前山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教职工.1万人,93万多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就是各级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的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需要靠上级财政来支持。
目前,全国除了福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可以实现财政盈余、可以给国家做出净贡献外,包括山东在内的其它省市都需要靠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本地财政收支平衡。如年,中央财政下达山东均衡性转移支付.39亿元,比上年增加42.72亿元。
山东的钱主要来自哪里?济南是大头,济南是第一。
这里以年的数据为例。年济南区域为国家即中央财政贡献或者上缴.5亿元,为山东省贡献.8亿元,共计.3亿元。中央和省里返还济南市51.8亿元,济南净贡献.5亿元。青岛是计划单列城市,其在行政上隶属于本省,但在财政上不完全这样。年青岛固定给山东财政上缴30亿元,此后每年按其财政增幅递增。年济南的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6.5%,青岛为1%。
因此,“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资源适当向省会倾斜,这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政策机制状况的正确选择,更是济南承担更多责任的具体表现。
群山无峰无异于群龙无首。强调济南强,山东才能强,决不是感情用事,更不是信口开河,是有深刻的道理,也是务实的举措。不知道网友能否真正理解,能否理智认同,而不是盲目跟风,胡乱拍砖。
03、布局进一步提升
智者顺势而谋,能者造势而起。年6月26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张高丽主持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确定了“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济南城市空间布局。
从那之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升级,济南的发展布局持续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经十路、旅游路的拓宽、打通,奥体中心的建成和全运会的举办,高新区的扩容,唐冶片区的建设,汉峪金谷的崛起,高铁东站的启用,济钢的搬迁、开发,章丘的撤市设区,中央商务区(CBD)的群峰矗立,莱芜的回归,标志着济南“东拓”硕果累累;
长清大学城的建成与完善,长清的撤县设区,园博园的碧水荡漾,高铁西站的繁忙,西部新城的高楼大厦和不断聚集的人气,地铁一号线的建成运营,医学中心的全面开工与拔地而起,意味着济南“西进”已然醇熟;
南部山区管委会的成立,卧虎山水库多年违建别墅顽症的解决,一批影响南部环境的建筑、企业的拆除、关停,代表着济南“南控”初见成效;
济阳的撤县设区,新材料工业园的建立和成熟,济阳黄河大桥、平阴黄河大桥、济南建邦黄河大桥的建成通车,以及济南黄河大桥的彻底免费通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获批、启动、建设,“三桥一隧”加快建设,体现着济南“北跨”方兴未艾;
多条高架桥、快速路的开通,断头路、丁字路的打通,一大批棚户区的改造,小清河两岸风景带的形成,大明湖公园的免费开放,近亿平方米的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口袋公园、街头公园的建成,彰显着济南“中疏”如火如荼。
17年后,济南顺应发展大势,把握时代脉动,以适应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提出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并在年7月23日的市委全委会上得以正式明确,获得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赞叹和喝彩。
从“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到“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还是东西南北中,还是五个词十个字,但是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展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拓到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