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最古老长城,岁的齐长城长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齐长城长清大峰山段

齐长城

  说到长城,人们首先会想到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美誉、东起秦皇岛山海关,西止甘肃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但是,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除万里长城之外,还曾经有过很多处长城,大多建于诸侯兼并、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长城无疑是其中修筑时间最早、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先秦两汉典籍中,齐国的长城屡见记载,足以说明齐长城久已名扬于世。据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介绍,《左传》提到齐长城西端的巨防,这也是长城本来的名字,起源于原本是水利工程的防,即便是到了战国时代,长城之名叫响,巨防依然是齐长城的别号。《管子》中有“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的记述。《竹书纪年》《史记》等书中都提到齐国长城,这些均为考证齐长城始建年代提供了线索。

  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介绍,真正为齐长城的始建年代提供可靠依据的是骉羌钟的发现。据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中披露,20世纪30年代初,洛阳城东金村太仓古墓出土大宗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中有一组14件编钟最为引人注目。这组名为骉羌钟的青铜器,每件钟上都刻有一段内容相同、长达61字的铭文:“唯廿又再祀,骉羌作戎,厥辟韩宗,撤率征秦迮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武侄寺力,言敓楚京。赏于韩宗,令于晋公,昭于天子,用明则之于铭,武文咸烈,永世勿忘。”商代末期青铜器上开始出现纪事形式长铭文,最多三四十字,而骉羌钟上的铭文却多达61个字,这在当时的金石学和考古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这段铭文讲的是什么呢?这实际是记录了一场韩国将领骉羌统率的征伐齐国的战争,其中就提到“入长城,先会于平阴”即指起于平阴东至黄海的齐国长城。而铭文中的“唯廿又再祀”,学者们一致认为是指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年。骉羌钟铭文表明,早在齐威王、齐宣王之前的姜齐时期,齐国就已经有长城了。因骉羌此次战争中作战勇猛,攻入了齐国的长城,受到了韩君、晋公和周天子的奖赏,特此铸器作为纪念。这组编钟的12件几经转手现被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收藏,另两件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清华大学最近公布的对战国简牍文字解读成果中有三次提到了齐长城,其中有“晋敬公立十又一年(公元前年)……遂以伐齐,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的记述。一些专家据此认为,“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应是齐长城最早的修建时间,而“自南山属之北海”可解释为齐长城起于今济南平阴、长清一带,沿当时济水修建至渤海岸。这将齐长城的修建提前到了姜齐时代的齐宣公时期。这一时间早于文献中记载的所有战国长城修建年代,足以证明齐长城是华夏大地上修建的最早的长城之一。

  齐长城的修筑,时代久远,环境险恶,工程浩繁,却彰显了山东先民的艰苦卓绝和聪明才智。齐长城不是整齐划一的设计,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泰沂山脉天然屏障以及平地、河堤及峡谷等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确立城墙走向,以及关塞、防门、烽火台等重点部位,以确保能攻易守,很好贯彻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军事思想。因山系沟谷切割,峰顶岩坡峭拔,陡险异常,在当时以战车为主要运兵工具的战争中,无需在此处再修筑城墙,这样即起到了防卫作用,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低谷河流平坦地段均设防严固,在谷地尽头修筑长城,可以拒敌国门以外。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齐长城多依山势而筑,山岭之地又多筑在峰顶处,故齐长城又有“长城岭”之称。随山势而筑地段城墙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砌成,一般不用灰浆等物凝固。

齐长城脚下有许多古老的村庄

  齐长城的修筑,时代久远,环境险恶,工程浩繁,却彰显了山东先民的艰苦卓绝和聪明才智。齐长城不是整齐划一的设计,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泰沂山脉天然屏障以及平地、河堤及峡谷等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确立城墙走向,以及关塞、防门、烽火台等重点部位,以确保能攻易守,很好贯彻了“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的军事思想。因山系沟谷切割,峰顶岩坡峭拔,陡险异常,在当时以战车为主要运兵工具的战争中,无需在此处再修筑城墙,这样即起到了防卫作用,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低谷河流平坦地段均设防严固,在谷地尽头修筑长城,可以拒敌国门以外。所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齐长城多依山势而筑,山岭之地又多筑在峰顶处,故齐长城又有“长城岭”之称。随山势而筑地段城墙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自然石块砌成,一般不用灰浆等物凝固。

长清大街村齐长城西起点

  齐长城西起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南的防门,蜿蜒逶迤济南、泰安、莱芜、淄博、潍坊、临沂、日照、青岛8个城市所辖的17个县区,东至青岛黄岛区的于家河入海,总长度为.32公里,遂有“千里齐长城”之誉。它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五岳之首”泰山与烟波浩渺的黄海勾连贯通,以人工建筑连接大河、大山、大海,构筑了一道独具特色的人文走廊。齐鲁两国还以长城为界,虽分列南北,却繁衍共生,共同积淀了丰厚的齐鲁文化,滋养了山东这一方热土。

  由于建造年代之久远,自然环境的改变,加之风雨的剥蚀,尤其是人为破坏,今天的齐长城遗存已不是当年的摸样,变得低矮、模糊,缺少明清修筑的八达岭和慕田峪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但你若秉持寻古探幽的轻松心态,具有考古学家一样的“寻宝”的慧眼,“千里齐长城”会使你感受良多。

作者:牛国栋

来源:天下泉城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qingxianzx.com/cqxxc/11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