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本该是人生花季,但济南长清归德庄楼村的庄云巧却不那么幸运,因先天性脑部发育不良,这位23岁的姑娘目前只有三四岁儿童的智力水平,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但即便如此,庄云巧还是选择用爱面对社会,在母亲的鼓励和陪伴下,她决定参与器官捐献。4月10日上午,母女二人分别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23年前,命运将无情的双手伸向了长清归德的庄庆峰一家。“女儿巧云出生时很健康,6个月大时,屁股上的小疮引发溃疡导致脓肿,为此打针输液一个多月才好。在巧云四五岁时,我们逐渐发现,与同年龄段孩子相比,她的性格脾气显得较为古怪,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闹情绪,但当时我和媳妇并未完全放在心上。等巧云上小学后,我们发现她的问题越发严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孩子,闹起脾气来甚至影响到老师上课。”就这样,庄云巧三年级还没读完,父亲庄峰就带着她到处寻医问药。
庄庆峰介绍说,此后10多年,全家花了20多万元给女儿治病,家里的积蓄基本花光了,亲戚朋友也都借了遍,欠下了不少外债。“我和媳妇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去过北京、医院,也去过其他地方寻过偏方,就连村里的‘旁门左道’也用上了。腿没少跑,药没少吃,罪也没少受,可孩子的病情始终没好转,反而越来越遭,经常在家发脾气,甚至摔砸物品……”庄庆峰说,对于女儿的病情,医院的诊断结果说法不一,有说是脑瘫、癫痫的、有说是精神失常抑郁的,也有说是多动症的,医院能够确诊,多年的求医无果让全家人痛苦不已。
庄云巧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年迈的奶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生活勉强自理,母亲李功菊也患心脏病多年,一直靠药物维持,不能过度劳累,14岁的弟弟正在读初中,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父亲庄庆峰的肩上,靠他种地和打工支撑着这个不幸的家庭。“日子再难也要过下去,努力赚钱为家人治好病。”多年来,庄庆峰一直盼望着女儿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哪怕只是病情稳定不再过多反复,他也心满意足了。
谈到母女俩为何要同时捐献器官,庄云巧的母亲李功菊告诉记者,女儿患病以来,社会各界给予他们一家很多帮助,村里和街道办给他们办了低保,送了慰问金,乡里乡亲时不时地捐款捐物,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在感激的同时更心存愧意,所以一直有回馈社会的想法。“有次看电视了解到了器官捐献的流程,觉得这种方式很好,于是征得家人的同意后,我和女儿决定参与器官捐献。”李功菊说,她想以此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多年来社会各界对庄家的照顾。
庄庆峰很支持妻子的想法,决定为她们娘俩实现心愿。长清区红十字会在获知此事后,立即启动了相关程序,4月10日上午,双方在庄庆峰家签订了捐献协议。“圆了这个心愿,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女儿的病能够好起来,将来起码能独立生活,希望爱心人士能多